1948年,国军排长带队投诚,谁知,当他来到登记处时,文书却是大惊:“张定元,怎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8-25 18:30:50

1948年,国军排长带队投诚,谁知,当他来到登记处时,文书却是大惊:“张定元,怎么是你,你不是在2年前就牺牲了吗?”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的炮声震天动地。那时候的国军,兵败如山倒,成建制地投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当时,就有一个国军排长,特识时务,带着手下一个排的兄弟,主动过来缴了枪。 我军这边呢,政策一向很明白,优待俘虏。愿意回家的,发路费;愿意留下的,欢迎。在给这个排长登记的时候,负责的文书小刘就按流程问:“姓名,哪里人?” 这位排长答道:“我叫张定元,江苏建阳县保田大队的。1946年参加过攻打李堡的战斗。” 小刘一听,笔尖“唰”地一下就停在了纸上。巧了,他也是建阳人,对李堡那场仗有点印象。他抬起头,眼神里全是狐疑,盯着对方看了半天,猛地站了起来: “你说你叫张定元?你不是在李堡战斗里牺牲了吗?烈士名单里就有你,都两年了!你到底是谁?” 这一问,把张定元也问愣了。他叹了口气,眼神里全是沧桑,缓缓地说:“唉,同志,这事儿,说来话长了……” 这事儿得从1946年那场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说起,那时候,粟裕大将指挥华中野战军,打得国军是节节败退。张定元,就是当时保田大队的一名普通战士。8月,轮到了攻打李堡的硬仗。张定元和战友们,全凭着一股血气,迎着弹雨往前冲。 就在快冲到敌人阵地前的时候,张定元只觉得胸口像是被大锤猛砸了一下,瞬间就麻了,人直接就栽倒在地。血一个劲地往外冒,他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那一仗,我军因为初期兵力不足,打得异常艰难,最后不得不暂时撤退。战场上炮火连天,战友们能抢救回几个伤员已经拼了命,根本来不及带走牺牲同志的遗体。 战后清点人数,张定元没回来。大队长含着泪,把他的名字写进了烈士名单。很快,他“光荣牺牲”的消息和他家的烈属待遇证明,一起送到了他父母和妻子手里。 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样在档案上“死”了。 可老天爷偏偏不让他死。第二天凌晨,张定元居然从一堆冰冷的遗体中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看见的是满天星斗,那一刻他才明白,自己还活着。 他想爬起来,可浑身没一点力气,稍微一动,胸口的伤就钻心地疼。他咬着牙,凭着一股“老子不能就这么窝囊地死在这”的狠劲,硬生生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顺着荒草地,一点点往前挪。 他就这么爬了半里多地,爬到最后,刚凝固的伤口又裂开了,血流不止,他终于撑不住,又一次昏死过去。 就在这生死关头,一个路过的老乡发现了他。一看这军装,老乡心里就明白了。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救一个解放军伤员,是要冒着全家被杀头的风险的。但这位朴实的老乡,二话没说,就把张定元背回了家。 更悬的是,老乡有个当医生的亲戚,帮忙治伤。谁知道这医生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转头就想去告密领赏。幸亏老乡的媳妇,也就是那医生的亲姐姐,及时发现了不对劲,连夜和丈夫一起,把张定元转移到了一个更隐蔽的山洞里。 战争年代,人性的善与恶,就是这么赤裸裸。 在老乡的悉心照料下,张定元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伤好得七七八八后,他心里急啊,一心就想赶紧找到大部队。告别了救命恩人,他踏上了寻亲之路。 可命运,又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刚走出没多远,迎面就撞上了一队抓壮丁的国军。黑洞洞的枪口指着他,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他又成了一名国军士兵。 从“解放军战士”,到“革命烈士”,再到“国军壮丁”,这身份转变得,比翻书还快。搁一般人,可能就绝望了,破罐子破摔了。 但张定元没有。他想,跑是跑不掉了,不如就留下来,在敌人内部,一样能干革命!他改了名,凭着机灵和勇敢,很快就在国军里站稳了脚跟,还混成了个排长。 他不做别的,就专门给手下的士兵们“上课”。他不明着策反,就用最实在的话去敲打他们: “兄弟们,咱都是穷人家孩子,爹娘还在家盼着呢。打仗的时候,机灵点,别傻乎乎往前冲,子弹可不长眼。” “命是自己的,为那些大官卖命,死了连个坟头都没有,图啥?” 就这么着,他这个排的战斗力,那是直线下降。打起仗来,枪都往天上放,成了出工不出力的“老油条”排。 终于,等到了1948年淮海战役,解放军大军压境,张定元知道,时机到了。他跟排里的兄弟们一合计:“现在这形势,跟着老蒋就是死路一条。不如投奔解放军,那才是给咱穷人打天下的队伍!” 大家一听,全都同意。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听完张定元的讲述,在场的人都沉默了,文书小刘更是眼圈都红了。谁能想到,一个被追认为烈士的同志,竟然以这样一种传奇的方式,“死而复生”了。 张定元最后笑着说的那句话,我每次想起来都觉得特别有劲:“全国还没解放,我哪敢就这么牺牲了呢?” 这句话,说得轻松,背后却是一个普通士兵对革命最执着的信念。 后来,部队核实了情况,立刻把张定元家的“烈属”改回了“军属”,还给他记了二等功。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