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杜聿明因肾功能衰竭住院,病危前,他再三叮嘱妻子曹秀清:“我死以后,你不要去美国,更不要去台湾,就在大陆定居!” 说起杜聿明,那可是黄埔一期出身,根正苗红的“天子门生”,蒋介石手里的王牌。他这人,打仗是真狠,对自己人也狠,对自己更狠。 最能体现他“愚忠”的,得数1942年那次缅甸远征。兵败后,英国人说,你们可以退到印度,但必须把武器交了,以难民身份进去。杜聿明当场就炸了:“中国军人,枪都交了还叫军人吗?”扭头,他带着装备精良的第五军,一头扎进了没人敢进的“野人山”。 那地方,就是个人间地狱。瘴气、毒虫、瘟疫、饥饿……1.5万大好男儿,最后活着走出来的不到3000人。杜聿明自己也染上回归热,差点交代在那儿。他用一万多条人命,捍卫了所谓的“军人尊严”和对老蒋的忠诚。 可这份忠诚换来了啥? 1948年,淮海战役。当时杜聿明已经被严重的胃病、肾病和脊椎病折磨得不成人形,可蒋介石一通电话,他还是被架到了徐州前线。他不止一次提出赶紧撤退、保存实力的正确方案,但老蒋在南京遥控指挥,听信一个“卧底”的馊主意,硬是让他往包围圈里钻。 最后兵败被俘时,杜聿明想的是咬碎藏在假牙里的毒药自尽。直到最后一刻,他还想用命来报答“知遇之恩”。 可他不知道,就在他一心求死的时候,他远在台湾的家人,正被他的“老板”往绝路上逼。 杜聿明被押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当时他觉得,自己死定了。可接下来的事,让他彻底懵了。他一身是病,左肾因为结核被切了,脊椎疼得直不起腰,胃溃瘍天天折磨他。他本想绝食求死,结果呢? 共产党这边,愣是把他当“国宝”一样治。卫生部特批当时比黄金还贵的进口药“链霉素”给他治肺结核;医生看他脊椎疼,专门给他做了个石膏床;他胃出血,医护人员24小时轮流看护,一口一口喂他特制的流食。 杜聿明后来自己都说,在东北打仗的时候,胃病疼得满地打滚,老蒋连一片止痛药都没给过他。现在,被他视为死敌的共产党,却在想尽办法让他活下去。 这是杜聿明这边。那他老婆曹秀清那边呢?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曹秀清带着几个孩子被裹挟到了台湾,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蒋介石嘴上说“照顾”,实际上给的抚恤金少得可怜,一家人挤在破旧的小房子里。昔日袍泽故旧,见了她都躲着走。 最致命的一击,是他们的大儿子杜致仁。这孩子争气,考上了哈佛大学。可蒋介石听说后,立马停了学费补助,想以此要挟曹秀清,让她利用女婿杨振宁的关系,劝杨振宁回台湾“效力”。 曹秀清一个弱女子,哪有办法?杜致仁在美国断了经济来源,贷不到款,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服药自尽。一个前途无量的天才,就这么被一纸催命的账单给毁了。 这消息传到功德林,杜聿明当场就崩溃了。他在操场上枯坐了一整天,一句话没说。 一边是“敌人”在千方百计地救他的命,另一边是自己效忠的“领袖”间接逼死了自己的儿子。那天,杜聿明在日记本上只写了八个字:“蒋氏负我,共党救我。” 1959年,杜聿明作为第一批战犯被特赦。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他,承诺一定想办法让他们夫妻团聚。 1963年,在大陆的精心安排下,曹秀清借口去美国探亲,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北京。 在北京火车站,当杜聿明看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时,这对分别了14年的夫妻抱头痛哭,所有的委屈、思念和苦楚,都在那一刻释放了。 回到大陆后,曹秀清才真正明白丈夫为什么变了。这边给他们分配了宽敞的独栋小院,配了秘书、司机和厨师,生活上无微不至。而她在台湾那十几年,住的是漏雨的棚屋,干的是最累的活儿,受尽了白眼。 没有对比,就没有答案。有些选择,不是听了什么大道理,而是生活用最真实、最残酷的方式教给你的。 晚年的杜聿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祖国统一事业上。他当上了全国政协常委,不断给在台湾的老同事、老朋友写信,劝他们认清形势,为国家统一做点贡献。 他心里太清楚了,哪个政党是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哪个政党是把人当成棋子和工具。 回到开头那个场景,1981年,杜聿明病危。他拉着妻子的手,反反复复就是那几句话:留在大陆,别去美国,更别回台湾。 这句遗言,是他用自己后半生的经历得出的最终结论。 去美国吗?大儿子客死他乡的痛,是一辈子都抹不去的阴影。那里虽然有女儿杨振宁,但终究不是自己的根。杜聿明有句话说得特别硬气:“杨振宁可以当美国人,我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 回台湾吗?那个地方,有他前半生为之卖命的“党国”,但留给他们一家的,只有冷漠、算计和家破人亡的悲剧。回去干什么?回去看那些曾经落井下石的人的脸色吗? 所以,只能是大陆。这里,让他从一个战犯,重新活成了一个有尊严的人;这里,治好了他的病,给了他安稳的晚年;这里,有真正尊重他、需要他的事业。
1955年,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之后周总理的
【2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