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的“三重防线”职责 在封闭的储罐、狭窄的地下管道、深邃的地窖等有限空间里,哪怕一次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悲剧。作为现场安全的“最后一道闸”,监护人的职责远不止“看着人”那么简单,而是要筑起三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第一道防线:作业前的“安检员” 作业还没开始,监护人的“较真”就决定了风险底数。某物流仓库检修地下消防水池时,监护人王师傅坚持先测氧含量——检测仪显示氧气浓度18.2%,低于国家标准的19.5%,他当即要求延长通风时间,直到数值达标才允许下池。同时,他逐一检查作业人员的防护装备:安全帽系带是否牢固、救生绳连接是否可靠,“这些不是形式,是保命的防线”。 按照规范,监护人还需确认作业审批手续齐全,与作业人员明确联络信号。曾有工地在检修化粪池时,监护人发现作业票上的安全措施未落实,坚决拒绝开工,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硫化氢中毒风险。 第二道防线:作业中的“瞭望塔” 作业开始后,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寸步不离。某酒厂检修发酵罐时,监护人每15分钟记录一次罐内气体浓度,当发现二氧化碳浓度升至1.5%(超过1%的警戒值),立即通过对讲机发出撤离指令,作业人员及时撤出,避免了窒息风险。 这期间,监护人还要密切关注作业人员状态。有次在地下电缆井作业,监护人发现一名工人动作变慢,说话含糊,判断可能是缺氧,立即启动救援,用三脚架将人快速吊出,经检查果然是氧气浓度降至17%导致的不适。 第三道防线:应急时的“指挥官” 万一发生意外,监护人的冷静处置至关重要。但记住:绝不能盲目进入施救。去年某工地污水井作业时,一名工人晕倒,监护人立即拨打119,同时打开所有通风设备,在井口做好安全警示,引导专业救援人员携带正压式呼吸器入场,最终成功救援。 有限空间的危险藏在无形之处,监护人的职责就是让这些危险“看得见、防得住”。每一次严格检查、每一次紧盯监测、每一次果断处置,都是在为生命安全兜底。毕竟,在有限空间里,“万无一失”才是真正的安全。受限空间作业 作业安全分析 作业安全规范 有限空间检测 气体安全 无保护作业 安全作业警示片
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的“三重防线”职责 在封闭的储罐、狭窄的地下管道、深邃的
雪巧的职场
2025-09-02 07:19:1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