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总是提前,别忘了这2个方子!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再熟悉不过的生理现象了。中医

飞翔说健康 2025-09-11 21:31:32

月经总是提前,别忘了这2个方子!

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再熟悉不过的生理现象了。

中医里说的 “月经”,指的是女性胞宫(可以理解为西医说的子宫及相关生殖系统)规律出血,每个月都像潮水一样按时来去,所以也叫 “月事”“月水”“月信”。

别看它只是每月一次的出血,这里面可藏着中医妇科的核心理论 —— 女性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尤其是肝、肾、脾)是否正常,都能从月经上看出来。

简单说,正常的月经得符合这几个标准:

周期规律(一般 28 天左右,提前或推后几天都算正常)、经期时长合适(3-7 天)、经量不多不少(一般一次 30-50 毫升)、颜色暗红无血块、质地不稀不稠,而且月经前后没有明显的腰酸、腹痛、头痛等不舒服的症状。

要是哪一项不符合,比如周期忽前忽后、经量突然变多或变少,那就是 “月经病” 了。

《中医妇科学》里把月经病分得很细,比如周期异常的 “月经先期”(总提前来)、“月经后期”(总推迟来)、“月经先后无定期”(时间没个准);经量异常的 “月经过多”“月经过少”;还有 “闭经”(超过半年没来)、“痛经”(一来就肚子疼),以及经期出现发热、头痛、拉肚子等 “经行前后诸病”,甚至绝经前后的不适、月经早停或停了又来等情况。

中医治这些病,核心思路叫 “调经”,有句老话说 “妇科调经尤难,盖经调则无病,不调则百病丛生”,确实是这个理 —— 怀孕的基础就是月经要“好”!所以只有月经调顺了,身体才能少出问题。

月经总提前,具体情况要分 “量多”“量少” 来治!

月经总比正常周期提前来,中医大多认为是 “内热” 导致的,但不是所有内热都一样,得看经量多少来区分:

一种是经量多的提前,属于 “火热水多”—— 体内有热,把气血催得提前运行,而且气血本身不亏,所以量就多;

另一种是经量少的提前,属于 “火热水亏”—— 内热耗伤了体内的阴血(可以理解为 “身体里的营养水”),虽然有热催着月经来,但血不够了,所以量就少。

针对这两种情况,可以分别用到傅青主的 “清经散” 和 “两地汤”。

1. 月经提前且量多时,可以用---清经散

方组:丹皮、地骨皮、白芍、大熟地、青蒿、白茯苓、黄柏。

这个方子看着是清热的,但其实兼顾了补阴。

丹皮、地骨皮、黄柏、青蒿都是清虚热、凉血的(比如地骨皮能清虚火,青蒿能清透内热);茯苓能利水,帮着把多余的热通过小便排出去;同时又加了白芍、熟地来滋阴补血

—— 这样一来,热清掉了,身体里的 “水”(阴血)却不会跟着耗损,也就是傅青主说的 “少清其热,不必泄水”,既解决了 “火盛”,又护住了 “水足”。

2. 月经提前且量少,用两地汤 “补水灭火”

如果是经量少的提前,重点就不是清热,而是补阴血了,这时候用两地汤:大生地 、元参、白芍药、麦冬肉、地骨皮、阿胶。

这个方子几乎全是补阴的药:生地、元参、麦冬、阿胶都是滋阴养血的 “能手”,能快速补上被内热耗掉的阴血;只加了少量地骨皮清骨缝里的虚热。

傅青主说这是 “不必泄火,只专补水”—— 因为阴血补够了,就像给 “上火” 的身体浇了水,火自然就平了。

这里的巧思在于,地骨皮和生地能清肾经的热,而且不伤脾胃,不会因为补得太猛让人不舒服。

简单总结一下:清经散是 “损有余”,以清热为主,但清热中带着补;两地汤是 “补不足”,以滋阴为主,但补里也带着清,但最终都是为了让身体的 “水火” 平衡、阴阳调和 —— 这正是中医 “补中有泄、泄中有补” 的智慧。

月经不调不是小问题,得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周期、经量、颜色、身体感受等)找专业医生辨证调理,才能真正让月经 “听话”,让身体更健康。

0 阅读:33

猜你喜欢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