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没想到没收中方资产闯这么大祸,荷兰部长紧急致函议会,情况开始逆转了! 10月17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突然发出紧急警告,称如果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继续受阻,欧洲的汽车厂商将面临严重的生产危机。 一家半导体公司竟然能掐住整个欧洲汽车工业的命脉,这件事的背后显然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一场更深层的博弈。 安世半导体原本是个典型的全球化企业,关键零部件主要在中国生产,再运回荷兰进行组装和测试。 但荷兰政府在9月底突然出手,冻结了中方资产,还强制剥夺了中方管理层的权力。紧接着的十月初,阿姆斯特丹法院闪电般通过裁定,不仅暂停了中方高管的职权,还火速任命了一名外籍董事掌握决策权。 整个过程快到惊人,不到一周就完成,要知道,欧洲类似案件的处理速度通常至少要几个月,这种“非常规动作”,让外界普遍认为,背后少不了美国的身影。 消息传出后,中方反应极快。只是短短五天,中方便果断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在中国的生产线向荷兰出口任何产品。 这一招堪称精准打击。要知道,一旦零部件无法从中国出货,荷兰工厂再先进也只能停摆。 一整条生产链瞬间被卡死,安世半导体的全球供应体系彻底瘫痪,欧洲汽车圈之所以集体紧张,正是因为他们早已深度依赖这家公司提供的芯片,供应一断,生产就得全线停滞。 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荷兰方面那次突然的“接管行动”。据后续披露的消息,美方早在几个月前就与荷兰有过秘密会谈,要求他们对安世半导体出手,逼迫撤换中方高层。 问题是,这家公司早已被中方资本全资收购,不是合资企业,而是货真价实的中资控股公司。让一个独资企业撤自己的CEO,这要求别说中方无法接受,连国际商业逻辑都站不住脚,可荷兰最终还是屈服于压力,硬着头皮执行。 然而他们显然没想到中方的反制会如此迅猛。当出口管制令生效,整个欧洲的产业链被牵动,荷兰政府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0月14日,荷兰经济事务部长赶紧给议会写信,为这场风波“甩锅”,称自己并不知情,是下面的人擅作主张,到了这个地步,各部门互相推诿、躲责任,活像一场闹剧。 更尴尬的是,安世半导体还在试着自救,公司发言人声称正与中方沟通,希望能获得出口豁免,但这话在外界看来几乎是不可能。 商业合作讲求互信,而荷兰方面先动手夺权,打破了双方的信任,现在却希望中方再给“开绿灯”,实在有点天真,信任没了,就不是几句安抚能补回的。 到这一步,荷兰政府也许才真正明白,他们以为能掌控局面,结果却亲手拔掉了支撑本国产业的一根关键支柱。 欧洲汽车业的震荡才刚刚开始,而荷兰的政治后果,也大概远未到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