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一是含中国来源

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一是含中国来源稀土成分≥0.1%的光刻机类货物,无论产地与中转路径,均需向中方申请出口许可,并详细报备用途、用量及终端客户信息;二是针对14纳米逻辑芯片、14纳米或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及相关材料,出口实行逐案审批制度。 荷兰最牛的就是ASML的光刻机,那是造芯片的"神仙机器",全球没几家能造。可鲜有人知,这光刻机里的关键部件,比如转起来精准定位的永磁体,核心原料就是中国的稀土,而且用量还不少,每台得用10公斤以上的钕铁硼磁材,这玩意儿的提纯技术,全世界90%的产能都在中国手里。 以前咱们就是卖原料,一吨稀土精矿才赚两万块,人家加工成磁材能卖十五万,这亏吃了几十年了,现在终于醒过味儿来了。 这次新规里最狠的一条,就是含中国来源稀土成分≥0.1%的光刻机,不管在哪儿造的、转了多少个国家,都得找中国要出口许可,还得说清楚给谁用、用多少、干嘛用。 可能有人觉得0.1%太少了,这不是吹毛求疵吗?恰恰相反,这才是精准拿捏。 稀土这东西在高端设备里本来就不是大量用,但少了这一点点,设备精度就差远了。就像手表里的小齿轮,看着不起眼,没它表就不走。 以前总有人耍小聪明,把中国稀土运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工一下,再装到荷兰光刻机里,假装是"海外产"的规避管控,现在这条规矩一出来,所有歪门邪道全堵死了。 澳大利亚有个莱纳斯矿,以前就这么干,把矿运到马来西亚用中国技术精炼,现在想卖给特斯拉都得先找中国批,这就是抓准了产业链的命门。 再说说14纳米芯片相关的设备管控,实行逐案审批。14纳米听着数字小,其实是中高端芯片的门槛,咱们平时用的手机、电脑,还有汽车里的智能设备,好多都靠这级别的芯片。 荷兰在14纳米逻辑芯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设备上很有优势,以前他们跟着美国的指挥棒,动不动就限制对华出口,美其名曰"维护国家安全"。 就拿今年6月来说,荷兰硬生生把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给管控了,冻结资产、换中国籍CEO,说是怕技术外流,其实就是帮美国打压咱们的半导体产业。 现在咱们反制了,你不是要限制我的设备吗?那我就限制你造设备的原料,看谁先扛不住。 荷兰现在已经慌了,ASML的工厂因为缺稀土,生产线都减速了,交货周期从12个月拖到18个月,积压的订单值200亿欧元,可他们找替代来源根本没用。 日本、澳大利亚是有稀土矿,但提纯成本比中国高40%,纯度还不够,造出来的磁材根本满足不了光刻机的要求。他们想升级设备,结果连关键的萃取离心机都只有中国能造,还被纳入了管制,这就是典型的"有米没锅"。 更有意思的是,荷兰上个月还求着见咱们高层,想解决稀土供应问题,却连之前乱管控安世半导体的错都不肯认,这不是又想占便宜又不想认错吗?咱们直接说了,不纠正错误就别谈,这态度就得这么硬气。 以前西方总觉得能靠技术卡咱们,可他们忘了,再先进的技术也得靠基础资源撑着,中国现在不仅有稀土储量和产量优势,更有全链条技术,从开采到回收的技术都攥在手里,连美国想挖咱们的技术人才都挖不走。 咱们还建了全球最大的稀土回收体系,从废旧电机里就能回收高纯度磁材,既环保又省资源,这就是咱们的底气。 而且咱们自己的芯片产业也在发力,中芯国际14纳米芯片的良品率都突破90%了,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也能量产了,以后对荷兰设备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小,到时候更有话语权。 可能有人担心这会影响全球产业链,其实真正破坏产业链的是那些搞技术政治化的国家。 荷兰跟着美国瞎起哄,结果把自己的半导体产业拖进泥潭,还连累了德国大众、宝马这些车企,他们的电动车工厂都面临停产风险,这都是他们自己找的。 咱们的管控从来不是针对民用领域,只是守住国家安全的底线,那些真心想合作的企业,只要如实报备,该给的许可照样给,这分寸咱们拎得清。 说到底,这次稀土管控升级,是咱们从"卖资源"到"掌话语权"的必经之路。 以前咱们太实在,把宝贝贱卖还被人反咬一口,现在终于学会用自己的优势保护自己了,这不是霸道,是正当防卫;不是搞垄断,是维护公平。 等再过两年,咱们的芯片自主能力再提一提,稀土技术再突破一下,那些想卡咱们脖子的国家,更得掂量掂量后果。这步棋走得太妙了,早该这么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