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九十年前,日本人把一种毒草带到了中国,并进行大规模种植,它迅速扩散成灾,差点让我

九十年前,日本人把一种毒草带到了中国,并进行大规模种植,它迅速扩散成灾,差点让我国农作物绝收,相关部门投入了两亿元,仍然没有找到办法,没想到,最后竟然是靠一只小虫子把它消灭了。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有时候一场灾难的开端,安静得连风都不会注意,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时为了喂马,特地从南美折腾来一种看似无害的植物,喜旱莲子草,也叫水花生。   那会儿谁都觉得这玩意儿是个好东西:长得快、能吃、能当饲料,甚至战乱年代还有人拿它煮粥充饥,没人想到,这棵“救命草”,日后会变成让人闻之色变的“绿色噩梦”。   新中国成立后,水花生的“口碑”依旧不错,南方二十多个省份都推广种植,猪牛羊都爱吃,它还耐旱、产量高,简直是个不挑剔的好劳力。   可等到改革开放后,粮草不再紧缺,这功臣就被人嫌弃了,没人再管它,它就开始自己“创业”,从猪圈边到田埂,从河道到池塘,它哪儿都能活,一根茎掉水里都能重新长成一大片。   短短几年,河面被它铺成绿毯,水下的藻类晒不着太阳,氧气全被抢走,鱼儿憋死、虾子翻肚。曾经波光粼粼的湖面变成了一锅发臭的“绿豆汤”。   农田的情况更惨,水花生疯起来不讲理,抢养分、霸地盘,玉米减产一半都是常事。农民挖、烧、拔,结果越拔越多,像在给它修剪发型,湖北咸宁的向阳湖在2013年几乎成了它的王国——湖面密不透风,鱼虾全没,臭气熏天。   那年当地渔民每户平均赔了六万斤鱼、两千斤蟹苗,总损失五千万元,大家这才意识到,这“绿的”,比日本鬼子还难缠。   于是各种手段轮番上阵,先是人工打捞,渔民开船割草,割断的根茎又顺着水流漂出去,再扎根、再繁殖,像是帮它扩了版图。   接着试化学除草剂,刚开始见效,结果好草坏草一起死,水质污染严重,没两年它居然对药也有了抗性。   最后想靠生物防治,往水里投草鱼,鱼都快撑死了,水花生照样绿得旺盛,那几年,政府花出去的钱有整整两个亿,结果草还是那片草。   真正的转机藏在它的老家南美洲,科研人员跑到那边考察,发现一种名叫“叶甲”的小甲虫特别喜欢啃水花生的叶子,连别的植物都懒得碰,成虫在叶子上打洞,幼虫直接钻进茎秆里吃个痛快,被它们光顾过的水花生,叶片枯黄、茎脉断裂,活不过几天。   可科研人员没敢立刻引进,毕竟谁也不想再引来一个“新版入侵者”,他们在实验室反复验证,这虫只认水花生,冬天还会冻死,不具备泛滥条件,这才敢小范围试投。   2013年湖北湖区率先试点,科研团队只投了1020只叶甲,一个月后回去看,原本覆盖三分之一的水面只剩零点五个点绿影,再过一年,六百多公顷的水域恢复清澈,水草、鱼儿、螃蟹都回来了。后来,荆州干脆建了一个一百多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专门养叶甲,冬天育虫,春天投放,成了治理新套路。   另一边,豚草这位“北方绿魔”也没少折腾人,它原本夹带在饲料里从北美混进中国,结种能活三十年,过敏体质的人一到夏天就被它折磨得打喷嚏、喘不上气。   人工拔、化学喷都不顶用,最后还是靠小虫和真菌帮忙,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配合,一边吃叶子一边蛀茎秆,再加上专吃豚草的锈菌联合出击,才算压住势头,北方冬天冷,这些虫子硬生生在北京进化出耐寒性,成了生态战场上的“小英雄”。   两场战役打下来,科研人员悟出个硬道理:人力再多,也斗不过自然的“算法”。以前总想着靠药、靠机器、靠蛮力,结果越治越糟;反倒是让自然去平衡,自然给出了解答。   如今,全国各地都建了入侵物种监测点,口岸查得更严,连邮寄的活体植物都要逐株检疫。毕竟没人想再经历一次这种“绿色围城”。   回过头看,那些草从来不是恶意的,它们只是到了不该来的地方,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放大成灾,花两亿请来的教训告诉我们:最聪明的治理,不是和自然较劲,而是请自然自己出手。   那些不起眼的小甲虫,成了最温柔的复仇者,让我们重新明白,世界从来不是人主宰的,能和谐共处的,才是真正的胜利。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