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日本共同社爆出的一个大瓜,俩月前朝鲜派了个高级别代表团去蒙古访问,结果队伍里的随

日本共同社爆出的一个大瓜,俩月前朝鲜派了个高级别代表团去蒙古访问,结果队伍里的随行翻译突然撂挑子跑路,一头扎进韩国驻蒙古大使馆要寻求保护,这波操作直接看傻网友。 这事儿发生在俩月前,也就是 9 月初,朝鲜派了个副部长级的代表团去蒙古,说是要谈矿产合作和过境运输的事儿,毕竟蒙古是朝鲜少数能正常往来的国家之一,双方每年都得碰几次头。 谁也没留意队伍里那个 30 多岁的男性翻译,看着挺普通,跟在代表团长身后,开会时埋头记笔记,吃饭时也不多说话。共同社后来扒出来,这人可不是普通译员,是朝鲜外务省专门培养的 “同传专家”,精通蒙、汉、英三种语言,之前还跟着去过俄罗斯和中国,接触的都是核心谈判内容。 变故出在代表团抵达乌兰巴托的第三天,那天上午刚跟蒙古外交部开完会,代表团按计划去参观一家羊绒厂,路上翻译突然说自己肠胃不舒服,想找个药店买点药。带队的安保人员没多想,毕竟乌兰巴托的治安一直不错,加上这人跟着出过好几次差,就同意他就近下车,约定半小时后在前面路口汇合。 结果这一去就没了踪影,安保人员等到快中午才慌了神,联系蒙古警方调监控,才发现他根本没去药店,反而绕着小巷子转了三圈,确认没人跟踪后,直奔首尔路的韩国驻蒙大使馆。 监控画面里,他跑得气喘吁吁,到使馆门口时还回头看了好几眼,门卫刚拦住他,他就掏出个蓝色小本子晃了晃,嘴里喊着 “寻求政治庇护”,那本子后来证实是他的外交人员证件。 韩国使馆的反应快得有点反常,没等蒙古警方到场,就把人拉进了使馆侧门。蒙古外交部第二天才含糊其辞地发了个声明,说 “一名外国代表团成员进入第三国使馆,相关事宜正在协调中”,字里行间全是谨慎,毕竟一边是常年合作的朝鲜,一边是有经济往来的韩国,哪边都不想得罪。 朝鲜代表团当场就炸了,当天下午就暂停了所有访问活动,驻蒙大使亲自去找蒙古外长抗议,要求 “立即交出叛逃者”。可蒙古法律有规定,使馆区域属于 “治外法权” 范围,他们也没法硬闯。 共同社从蒙古外交部内部挖来消息,说朝鲜那边威胁要 “重新评估两国合作项目”,尤其是之前谈好的煤炭过境运输协议,这可是蒙古对华出口的重要通道之一。 韩国这边倒是沉得住气,直到一周后才通过韩联社透露,已经启动 “紧急庇护程序”,还说这人 “掌握朝鲜外交决策的敏感信息”。有人猜他可能带了不少机密文件,不然韩国不会这么果断,要知道往年处理类似事件,至少得拖个把月。不过韩国法务部没细说,只强调 “符合人道主义原则”。 这事儿透着不少蹊跷,懂行的人都知道,朝鲜高级别代表团的安保向来严密,别说单独行动,就连打电话都得经过检查。这次能让翻译顺利跑掉,要么是安保环节出了疏漏,要么是这人早有预谋,提前摸清了路线。共同社还发现,他跑路前一周,他在朝鲜的家人突然搬到了乡下,有消息说这是他早就安排好的,怕叛逃后家人受牵连。 蒙古夹在中间最难办,一方面,朝鲜已经暂停了原定 10 月的经济合作会议,另一边,韩国承诺的农产品援助也迟迟没到账。乌兰巴托大学的外交学教授接受采访时说,这事儿比 2019 年朝鲜外交官在意大利叛逃还麻烦,那次至少没牵扯第三国,这次蒙古成了 “夹心饼干”,后续的外交协调有的忙了。 网上网友吵得很凶,有人说这翻译是 “勇气可嘉”,也有人骂他 “背主求荣”。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两年朝鲜外派人员叛逃的案例其实在减少,上一次公开报道还是 2023 年的一名贸易官员,跑到了韩国。这次发生在蒙古,多少有点出人意料,毕竟蒙古跟朝鲜没直接矛盾,一直保持着中立态度。 半岛局势的影响值得我们琢磨一下,这阵子朝韩关系刚有点缓和的迹象,双方刚重启金刚山旅游区的谈判,出了这档子事,谈判大概率要搁置。韩国统一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含糊其辞,只说 “这是个别事件,不影响整体对话进程”,但谁都知道这话底气不足。 朝鲜劳动新闻虽然没直接提这事儿,但发表了一篇 “警惕外部势力渗透” 的评论,字里行间全是警告。 有人扒出这翻译之前负责过朝蒙之间的铁路谈判,而那条铁路刚好是朝鲜对外运输的重要通道,要是他把相关数据透露给韩国,对朝鲜的物流安全可不是小事。还有消息说,朝鲜已经紧急更换了一批外派翻译,尤其是负责对蒙、对俄业务的,可见这次叛逃给他们提了个大醒。 蒙古这边后来也没了下文,既没答应朝鲜的引渡要求,也没公开承认韩国给了庇护。有外交圈的内部消息说,这人可能已经被秘密转移到了韩国,用的是韩国使馆工作人员的身份,坐专机走的,连蒙古海关都没登记。这种 “暗箱操作” 虽然不光彩,但也算避免了三国直接撕破脸。 总而言之,这事儿表面是个翻译叛逃的 “瓜”,骨子里藏着东北亚外交的复杂门道。朝鲜的安保漏洞、韩国的情报需求、蒙古的左右为难,全搅在了一起。后续会不会影响朝蒙合作,甚至朝韩关系,还得再看看,但至少现在,各方都在小心翼翼地 “灭火”,生怕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