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突然宣布了:如果中国断供稀土,我们将采取必要手段。 最近荷兰那边出了个挺受关注的事,他们公开说要是中国断供稀土,就会采取 “必要手段”。这话听着挺硬气,但要弄明白里头的关键,还得从之前一件事说起。 之前荷兰突然对安世半导体动手,把这家企业在荷兰的资产和人事安排都冻结了,理由说是为了 “国家安全”。可这么一来,直接触发了中国这边的反应 —— 稀土出口规则升级了。现在只要产品里含的中国稀土超过 0.1%,想出口就得经过中国同意,这可不是小事。 可能有人不太清楚稀土到底有多重要,其实它就像现代工业的 “必需品”,不管是造手机芯片、光刻机,还是战斗机这些高端装备,都离不开它。 而中国在稀土这一块的实力相当突出,不只是开采量多,更关键的是从提纯、加工到后续的高端应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链条,这可不是短时间内能随便复制的。 就说荷兰最拿得出手的光刻机产业,他们的 ASML 公司生产 EUV 光刻机,每一台都得用超过 10 公斤的高性能稀土材料。 而且 ASML 的稀土库存周转周期只有 45 天,要是真的断供了,库存根本撑不了多久。更重要的是,2024 年中国大陆市场给 ASML 贡献了不少收入,要是供应链出问题,对 ASML 的影响可不小,甚至还会波及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产能。 面对这样的情况,欧盟曾有人提议用 DUV 光刻机出口禁令来反制。毕竟现在中国在 DUV 光刻机方面还没完全实现国产化,要是真被卡脖子,确实会有压力。 可 ASML 自己也犯难,因为去年中国买走了他们一半的 DUV 设备,真要是禁售,那么多订单就没了,企业市值肯定会受影响,整个芯片产业链也可能陷入混乱。 荷兰说要采取 “必要手段”,其实无非就是找其他供应商或者研发替代材料。他们跟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签了长期采购协议,想提高非中国供应链的比例,还打算投钱研发替代材料。 可莱纳斯公司就算全力生产,规模也比中国差远了,研发替代材料更是慢功夫,业内估计至少得五年才能产业化,根本解不了燃眉之急。 不光是荷兰,这些年美国也牵头拉着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搞 “稀土联盟”,想自己建供应链。美国出钱,澳大利亚出资源,日本出技术,可实际进展并不顺利。 日本的稀土冶炼技术主要用在钢铁领域,跟中国比还有差距,他们在深海发现的稀土矿,现在也只在实验室里提取,没法量产。印度虽然投了钱搞稀土生产,可连基本的分离技术都没有,啥时候能形成产能还不好说。 现在全球供应链都是几十年慢慢形成的,不是说换就能换的。中国在稀土产业上的优势,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从开采到回收利用,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优势。 其他国家想建一套类似的体系,没个十年八年根本不可能,而且成本会非常高。所以荷兰那番强硬表态,背后其实有不少现实难题,真要动真格的,最后受影响的可能还是他们自己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