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多国专机降落北京,有一国终于坐不住了,希望中方将捅刀的事翻篇   谁能想到,

多国专机降落北京,有一国终于坐不住了,希望中方将捅刀的事翻篇   谁能想到,北京最近的“外交高峰时刻”,会让加拿大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一波政要“专机潮”,不只是礼节性拜访,更像是一场集中释放的信号:谁还在犹豫,谁就会被甩在后面。   而加拿大,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急着修复关系的动作接二连三,甚至主动喊话,希望“翻篇”,但问题是,这本账,真的能轻易翻过去吗?   要说过去的中加关系,打个比方,就是“有事能谈,生意能做,互信还能撑得住”,十几年来,中国一直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尤其在农产品领域,加拿大靠中国市场吃饭的不在少数。   但2018年突然风云突变,加拿大在没有正当司法程序的前提下,配合美国执意扣押中国企业高管,这一动作不仅引发中方强烈不满,也彻底让双边关系从“合作档”掉进“冰封档”。   不管中国如何谴责,加拿大政府都在美国压力下坚持不放,甚至直接把自己送上了对华关系的对立面。   更糟糕的是,特鲁多政府后来还火上浇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对钢铝产品加征25%附加税,摆明了要“站队”美国,这种做法不仅没给加拿大带来多少好处,反而伤到了自己最依赖的出口产业。   中国原本是加拿大油菜籽的最大买家,仅2024年就贡献了将近50亿加元的贸易额,。但到了2025年,加方对华出口油菜籽金额骤降至9600万加元,下降幅度高达76%。   这一下,让加拿大西部的4万多名农户直接破防,平均损失数万美元。   不仅油菜籽,猪肉、水产等出口同样遭受重创,中方的反制并非情绪化,而是精准打击加拿大的“经济软肋”,让其明白:政治操作是有代价的。   2025年初,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带着更强硬的“美国优先2.0”政策卷土重来,这对加拿大来说,简直是二次打击。   先是钢铝关税直接翻倍,紧接着,特朗普公开威胁要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第51州”;甚至因为一则加拿大政府发布的反美关税广告,美国单方面中止了两国谈判。     这些“不讲武德”的操作,让加拿大彻底看清了一个现实:一味依赖美国,不仅没带来安全感,反而成了被打压的对象。   于是,现任加拿大总理领导的新政府开始调整路线,提出“务实的国际主义战略”,核心方向就是推进贸易多元化。   卡尼在一次外交演讲中明确表示:“加拿大不能再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必须走出去,特别是在亚洲市场”。   根据加方公布的新十年规划,加拿大计划在2035年前与亚洲国家新增3000亿加元的贸易额,而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自然成了该战略的核心目标。   2024年,中加双边贸易额达930亿美元,其中加拿大对华出口466亿美元,同比上涨6.1%,能源合作尤为关键,跨山输油管道扩建项目正式投产一年后,加拿大对华原油出口突破47亿加元。   这些数字说明一个问题:经济利益还是最真实的驱动力,加拿大再怎么嘴硬,终究还是得回到现实,重新审视对华关系。   2025年6月,中加总理完成了六年来的首次通话,打破了高层交流的沉寂,接下来的多次接触 ,为深化合作搭建了新平台。   与此同时,加拿大已经启动部分商品对华关税减免程序,尤其是农产品、能源和关键矿产领域,此外,萨斯喀彻温省省长率团访华,成为中加恢复地方交流的重要一步。   2025年的北京,已经成为全球外交的“必经之地”,西班牙国王、挪威外长、泰国国王……各国政要接连访华,不是偶然,而是应势而来。   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此次访华,除了象征意义极强的“18年后重启”,更带来包括可再生能源、绿色金融等在内的一揽子合作计划;   挪威外长代表新政府表达“深化中挪战略互信”的意愿;泰国国王即将开启建交50年来首次国事访问,更是中泰关系的标志性时刻。   这些国家为何集体“飞向北京”?答案很简单:中国市场、中国制造、中国模式,仍是全球经济稳定的压舱石。   而且在当下美欧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大背景下,谁更早进入“合作快车道”,谁就能抢占主动权。   加拿大的焦虑,不是没有道理,它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一轮“最佳窗口期”,再不行动,极有可能被边缘化。     但问题在于,中国并不是谁想回头就能接纳的对象,中加过去的裂痕,不是简单一纸声明就能抹平的,伤口需要时间愈合,更需要真诚的行动修复。   如果加拿大真的想重回正轨,就得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会务实,而不是等到形势逼人了才匆匆回头。   毕竟,信任这东西,坏一次容易,修一次难;合作这条路,走得稳比走得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