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花板渗下的血水,揭开了一个沉寂一个月的家庭悲剧。
楼下住户曾先生接到七十多岁母亲的电话,说天花板在渗漏红色液体,还散发着难以忍受的恶臭。这是2025年10月6日清晨,新加坡盛港东通道324D座组屋七楼的一幕。
当曾先生清理这些黏稠刺鼻的液体后,异味却不散反浓。他决定报警。警方到达后,在八楼的单位内发现了令人心碎的场景:47岁的徐娜倒在客厅门边,已无生命体征。
而在卧室里,她七十多岁的父亲化为一具白骨,两人死亡时间相差约一个月。
01 血水渗漏,悲剧现世

这起案件在10月6日下午1点35分被警方列为“非自然死亡”案件处理。警员赶到现场后,立刻封锁了该单位,展开了长达约6小时的调查。
工作人员从房屋内运出了两具遗体和多袋物品,用于后续侦查。

邻居们感到意外,虽然这对父女平日行为怪异,但从未给邻里制造过麻烦。多位居民证实,这栋楼的异味已困扰大家数周。
75岁的曾女士形容那种臭味类似于“峇拉煎”——东南亚常用的发酵虾酱,气味浓烈。住在10楼的一位住户甚至因为异味太重,不得不长期关闭窗户。
警方于10月7日发布新闻通报,呼吁公众提供线索,协助寻找徐娜的直系亲属。显然,这个家庭已经孤立到连警方都无法快速找到他们的亲人。
02 天才之路,东方到西方
随着案件曝光,徐娜的一位大学同学徐荣通过警方发布的照片认出了她。徐荣今年45岁,是一名餐厅老板。
他向媒体讲述了徐娜的故事,揭开了一个天才移民女子的不凡经历。
徐娜一家来自中国东北。她的父母都是做研究工作的,早年移民新加坡。徐娜则是在中学时期前来新加坡求学。
她就读于新加坡英华初级学院,在校期间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1997年获得全国中学生现场华文写作比赛甲组冠军。
徐荣回忆说,大学时期他与徐娜都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电脑科学系学生。“一开始她跟我们不是很熟,后来因为参加国大中文学会才认识她。她也喜欢运动,我曾和她一起打过乒乓球。”
徐娜的学术履历令人印象深刻:2001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脑系,2003年在国大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则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她于2009年至2012年间在法国国家数位科学与技术研究院(INRIA)任职科学研究员。
03 博客印记,思乡情怀

徐娜的画(图源其博客)
在法国留学期间,徐娜经营着一个博客,记录她的生活点滴。这个自2010年1月12日开始更新的博客,成为我们了解她内心世界的重要窗口。
徐娜在博客中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在一篇题为《回家吃饭》的中文博文中,她写道:“过年了,真想回家吃饭!小的时候,每次做饭前,妈妈都问我:‘今天想吃什么’。我的回答每次都一样:‘随便’。”
她继续写道:“每次回国,也是回家,妈妈都问我:‘想吃什么’。我的回答总是:‘家常便饭’。不是我不挑食,而是在国外吃上一次地道的家常便饭很难。有人说,最好吃的饭菜还是妈妈做的。的确如此。”
作为法国社区里唯一的亚洲人,她的文字浸透着浓郁的乡愁。看到除雪车,她会怀念儿时与同学在中国东北的扫雪时光;在食堂吃到“豆芽”,用到筷子,她会倍感亲切。
徐娜还将生活比作“吃榴莲”,她写道:“生活中有很多事都像尝试榴莲一样。黎明之前总有黑暗,春天到来之前必有寒冬。”
她的博客更新止于2013年4月29日,此后便是十余年的沉默。
04 神秘生活,邻里观察

事发公寓
徐娜一家人于2001年搬入盛港的公寓。母亲王丽丽于2017年去世后,就只剩下父女二人相依为命。
邻居们回忆,这户人家平日很安静,最初是一家三口,但从2017年起,就再也没人见过那位年长女性。
同住8楼的何女士说,父女二人愈发“闭门不出”,极少与邻居互动。“那个男的每次出门都戴口罩、帽子,回来时手里总提着两包米,就算我主动打招呼,他也不理会。”
另一位69岁的邻居透露,曾多次看到徐娜在电梯厅拍手、唱歌,行为略显异常。“大家都觉得她可能有精神方面的问题,一直是那个男的在照顾她。”
另一位邻居的描述更详细:“我曾看见她边走边手舞足蹈,举止有些异常,每次都由父亲陪同外出。”据此推测,身体一向硬朗的父亲可能先于女儿约一个月去世,而徐娜则因无法生活自理而饿死。
受访邻居均表示,最后一次见到这对父女是在8月底,此后便再无音讯。
05 社会反响,令人唏嘘
这起悲剧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广泛关注。徐娜的中学同学得知消息后,都感到震惊。
一位中学同窗表示,虽然毕业后大家各奔前程没有任何联络,但同学群里大家对这件事都感到意外。
徐荣已经在大同学群里发布消息,尽力帮忙找到徐娜在中国的亲友。他还联系上了徐娜在法国的前同事,对方目前刚好在中国工作,请她帮忙打听徐娜在中国是否还有其他亲友。
徐荣表示,如果无法找到其家人,可能会号召几位同窗募捐,处理徐娜的身后事。
曾经的天之骄女以这种方式离世,令人唏嘘不已。博客停更以来的十余年间,她经历了哪些事情?目前尚不得而知。

徐娜(图源其博客)
徐娜的博客里曾写下这样一句话:“愚者在远方寻找幸福,智者在脚下培育幸福。”然而,这个曾在剑桥追逐知识的学者,最终却在自家客厅门边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警方仍在呼吁知情民众协助联系徐娜的亲属。而她的同学徐荣已经开始行动,在大学群里发布消息,试图找到她在中国的亲友。
如果最终无法找到家人,他和同学们计划募捐处理徐娜的身后事。
铁门后的人生,我们无从全部知晓。徐娜和父亲的故事随着他们的离去,永远成了谜。

有人说,徐娜生前高学历高知高薪,断言“高智商的人,高敏感的人。高学历的人一般是高智商+高敏感,所以得神经症的比例会更高”;
也有人说,“冷漠、没有人情味的新加坡社会对父女的死负有责任”;
还有人说,“新加坡其实有很多住户死在家中很长时间的新闻,只不过多数是独居老人,或是有精神生理上已知有缺陷的人,然而这次新闻出现新加坡人普遍尊重的英国剑桥高学历人士,所以才特别引入注目...”
类似悲剧,不止在新加坡,在香港、日本、国内国外......类似死在家里不为人知的例子,网络上时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