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拖得越久,肾脏就越吃不消。
肾脏这个沉默的器官,一旦出问题,往往等到“水漫金山”才被发现。尤其是老糖友,血糖控制得不牢靠,肾脏首当其冲。
有人说糖尿病是“慢性中毒”,这话不虚,尤其是对肾的毒,慢得让人察觉不出,狠得让人措手不及。

中医里讲“肾为先天之本”,肾出了问题,不光是尿蛋白、肌酐升高这些体检报告上的数字,还有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疲惫、虚弱、怕冷、夜尿频繁。可惜,这些表现很多人都当老了正常,忽视了。
而在调理糖尿病肾病这件事上,有一个中成药被不少中医称为“救肾一霸”,它的名字里带个“气”字,霸气十足。不是神药,不是灵丹妙药,但确实有它的价值和逻辑。
糖尿病肾病,不是肾自己的错很多人以为肾脏出毛病,是因为喝水太少、吃盐太多、累着了,但对糖尿病人来说,最根本的诱因是高血糖长期刺激下的微血管损伤。
肾脏布满了细如发丝的毛细血管,日夜不停地过滤血液。可高血糖就像沙子一样,慢慢磨损这些血管壁,时间久了,过滤功能就出问题了。
一开始只是尿蛋白增加,后来是肌酐升高,最后甚至可能发展成尿毒症。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约有4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损伤。这个比例,不低。
糖尿病肾病早期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没有腰痛、没有尿血,甚至没有乏力。等到体重开始偷偷减轻、尿量突然减少、脚踝开始浮肿的时候,肾功能往往已经受损不轻了。
血糖控制,不只是降糖药的事很多糖友误以为吃上降糖药、打了胰岛素,血糖控制就万事大吉了。但长期稳定的血糖控制,靠的不只是药,还有饮食、运动、情绪、自律,甚至是一点点运气。
研究显示,即使血糖控制得还算不错,部分人依然会发展出糖尿病肾病。这是因为个体差异、慢性炎症、遗传、生活节律等因素都会影响肾脏的代谢负担。
而一旦肾开始受损,很多降糖药就不能随便用了。比如二甲双胍,肾功能下降时就得慎用,怕引发乳酸中毒。也就是说,肾伤了,糖也更难控了,药也不好配了,整个治疗节奏都被打乱。
中医讲肾,讲的不只是肾脏中医里的“肾”,不等于现代医学的肾脏。它是一个更大的概念,统管了生长发育、精力、骨骼、听力、生殖、排泄等多个系统。糖尿病人常见的腰膝酸软、夜尿频繁、耳鸣、脱发、手脚冰凉、乏力,这些中医都归结为“肾虚”。
调理“肾虚”,不只是为了补肾,更是为了从源头上提升机体调节能力。中医认为,糖尿病本质上是“阴虚燥热”,日久伤肾。而肾精不足,又无法固摄津液,形成恶性循环。
这时候,补肾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不是一味猛补,而是要“扶正固本”,调动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
“气”字当头的这味药,有点意思说回那个中成药,名字里带个“气”字,叫金匮肾气丸。它并不新,最早出自《金匮要略》,是张仲景留下的经典方子,距今一千八百多年了。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金匮肾气丸能通过调节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等方式,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它不是直接降糖,也不是直接护肾,而是从“补肾阳、助命门火”的角度出发,改善整个人的代谢状态。

方中有附子、桂枝、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等药材,温补而不躁,扶阳而不亢。尤其是在糖尿病人出现畏寒、四肢冰凉、夜尿多、精神疲倦这些“肾阳虚”表现时,用它更对症。
不是所有糖尿病人都适合用金匮肾气丸,但对那些有肾虚表现、病程较长、血糖波动大的人来说,它是个可以考虑的调理方案。
不是“药到病除”,而是“药到人调”中成药不是灵丹妙药,尤其是慢性病调理,靠的是长期积累。金匮肾气丸也一样,它不会让人一吃就不尿蛋白了,但可能会让整个人慢慢有了精气神,睡得实了,手脚暖了,腰不酸了,体重稳了。
这些变化虽然微妙,却是真实的。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就是你身体底子强了,再大的糖,也不容易伤到肾。
而在调理的过程中,心态也很关键。有的人一查出尿蛋白就慌了,天天查指标、换药、百度各种偏方,反而把身体搞乱了。慢病调理,讲的是稳定、节律、安心。
饮食上,也有不少细节值得注意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讲究“低盐、低蛋白、优质蛋白”。但什么叫优质蛋白?简单说,就是鱼、蛋、牛奶、鸡胸肉这类易吸收、杂质少的蛋白质。别再天天吃豆腐、豆浆了,植物蛋白对肾脏负担其实不小。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点——控磷。肾功能下降后,磷不容易排出去,容易引发骨质疏松、皮肤瘙痒、动脉硬化。高磷食物比如动物内脏、坚果、黑芝麻、可乐,这些最好少碰。
喝水也不是越多越好。肾不好的人,水喝多了容易增加负担。一天1500毫升左右,分次喝,别一次猛灌。
糖尿病不是“富贵病”,它是“懒得管理的病”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误解还停留在“吃得好、过得好才得”,但事实是,越来越多年轻人、瘦人、甚至孕妇也被糖尿病盯上了。和吃无关,和不动、熬夜、压力、遗传、激素紊乱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肾病的出现,是身体对“长期忽视”的一次沉重反馈。它来得慢,但一旦开始,不容易逆转。越早关注肾功能,越可能延缓它的恶化。
有时候,调理身体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让病别那么快地伤你。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张礼,张凯,李春燕,等.金匮肾气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09):1671-1673.
[3]王晓峰,杨文英,张弘.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3):26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