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别被 “正常血压” 骗了!中老年人 / 年轻人标准大不同,附自查表

“我血压 135/85,医生说正常,怎么还是头晕?”“爸妈 60 岁,血压 140/90 算高吗?” 后台经常收到这样的

“我血压 135/85,医生说正常,怎么还是头晕?”“爸妈 60 岁,血压 140/90 算高吗?” 后台经常收到这样的疑问 —— 很多人以为 “120/80” 是唯一的血压标准,却不知道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人,“达标线” 根本不一样,甚至有人因为误判 “正常范围”,错过早期干预时机。今天就把高血压正常范围的 “隐藏规则” 说透,看完马上自查,别让错误认知拖垮血管!

一、先破 3 个致命误区:90% 的人都搞错了 “正常血压”误区 1:只要低于 140/90 就是正常

这是最常见的 “过时认知”!2022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早已更新标准:健康成年人理想血压是<120/80mmHg,而 120-129/80-84mmHg 属于 “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 是 “一级高血压”—— 别再觉得 “没到 140 就没事”,这个阶段不干预,5 年内发展成确诊高血压的概率高达 50%!

误区 2:中老年人血压可以 “放宽标准”

有人说 “老人血压 150 也正常”,这是严重错误!指南明确:65-79 岁老年人,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80 岁以上老人可放宽到<150/90mmHg,但如果身体能耐受(没有头晕、乏力),最好还是降到 140/90 以下。长期血压偏高会加速脑梗、肾衰,“放宽标准” 其实是在给血管 “埋雷”。

误区 3:年轻人不用关注血压

现在 20-30 岁的 “高血压后备军” 越来越多!长期熬夜、高盐饮食(奶茶、外卖)、压力大,会让年轻人血压悄悄升高。建议18-40 岁人群每年测 1 次血压,如果发现血压经常>120/80mmHg,哪怕没有症状,也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 等出现头痛、心悸再干预,血管可能已经受损了。

二、一张表看懂不同人群的 “血压达标线”

人群分类

收缩压(高压)范围

舒张压(低压)范围

关键提醒

健康成年人(18-64 岁)

<120mmHg

<80mmHg

120-129/80-84mmHg 需控盐运动

65-79 岁老年人

<140mmHg

<90mmHg

不建议低于 120/70mmHg

80 岁以上老年人

<150mmHg

<90mmHg

耐受者可降至 140/90 以下

糖尿病 / 肾病患者

<130mmHg

<80mmHg

需定期监测尿蛋白

孕妇

<140mmHg

<90mmHg

孕前血压低者,升高 30/15 即警惕

三、3 个细节帮你测准血压:别让 “错误测量” 误导判断

很多人测血压不准,不是仪器问题,是方法错了!记住这 3 点:

1. 测前准备:测血压前 30 分钟别喝咖啡、吸烟,别剧烈运动;静坐 5 分钟,袖带绑在肘横纹上 2 厘米,和心脏保持同一高度 —— 躺着测、袖带太松 / 太紧,都会让结果偏差 10-20mmHg。

2. 测量时间:每天早晚各测 1 次(早上起床后 1 小时、晚上睡前),每次测 2 遍,间隔 1 分钟,取平均值 —— 只测一次 “偶然正常” 不代表真达标,连续 3 天测量更准确。

3. 注意 “隐匿性高血压”:有些人在医院测血压正常(白大衣高血压),在家却偏高;还有人相反(隐匿性高血压)。如果出现头晕、胸闷,建议做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揪出 “伪装的血压问题”。

四、血压不达标?先做好这 4 件 “控压小事”

如果发现血压在 “正常高值” 或轻度升高,不用急着吃药,先试这 4 个方法,3 个月内可能明显改善:

• 限盐:每天盐摄入<5 克(约 1 啤酒瓶盖),少吃酱菜、加工肉(香肠、培根),奶茶、零食里的 “隐形盐” 也要算进去;

• 运动:每周 3-5 次,每次 3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骑车),别突然剧烈运动;

• 睡够 7 小时:熬夜会让血压波动增大,尽量固定作息,睡前 1 小时别刷手机;

• 控体重:腰围男<90cm、女<85cm,体重每降 5 公斤,高压可能降 5-10mmHg。

最后提醒:如果血压持续>140/90mmHg,或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一定要及时就医 —— 高血压不可怕,可怕的是用 “错误认知” 拖延,等到并发症出现,再想控制就晚了!今天就测一次血压,把你的结果评论区告诉我,帮你判断是否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