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社区周末公益课堂竹笛老师张红梅

每周日上午,华亭市城市西大街社区青少年“护航”基地的活动室内,总流淌着清亮悠扬的竹笛声。这声音不只是旋律,更是陪伴孩子们

每周日上午,华亭市城市西大街社区青少年“护航”基地的活动室内,总流淌着清亮悠扬的竹笛声。这声音不只是旋律,更是陪伴孩子们成长的“音乐力量”。这份力量源自社区特邀的竹笛老师——张红梅,她带着专业的技艺与十足的耐心,一点点把竹笛这门传统民乐,送进青少年的生活里,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中一根独特又温暖的纽带。

以笛为媒,她用趣味唤醒传统。“竹笛不只是手里的乐器,更是能穿梭时光的文化载体。”这是张红梅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深知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了解有限,她特意把教学变成“趣味课堂”:教新曲时,会穿插曲子背后的民俗故事,让旋律有了“故事味”;练指法时,她用自己设计的小游戏,把枯燥的基本功变成了欢乐互动;就连竹笛本身,她也会带着孩子们细细观察竹材纹理,讲解“一节竹、一缕音”里藏着的匠人用心。原本对民乐陌生的孩子,纷纷被“圈粉”。不少孩子还在学校文艺汇演中展示技艺,成了传统文化的“小小宣传员”。

以心相伴,她用音乐守护成长。除了专业教学,张红梅老师更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状态。她发现部分学员因学业压力产生焦虑,便在课堂间隙加入“笛音放松环节”——吹一段舒缓的音乐,引导孩子们通过呼吸与旋律调节情绪;遇到性格腼腆不爱说话的孩子,她会利用休息时间单独“加餐”,用“一对一”指导拉近距离。今年暑假广场文化月的公益演出,张红梅老师特意为孩子们改编了《云宫迅音》曲目。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站上舞台,她利用休息时间逐一带练。当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服装,用竹笛奏响激昂旋律时,台下家长纷纷感慨:“不仅学会了乐器,还变得更加自信大方,这才是最珍贵的收获!”

以爱坚守,她用专业铺就道路。作为社区青少年护航基地的“常驻老师”,张红梅已在这里授课2年,累计开展教学70余节,培养了40余名青少年竹笛爱好者。为让教学更具系统性,她还设计了“初阶识谱—中阶技巧—高阶展演”的成长体系,定期组织孩子们进行交流,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提升。“民乐是传统文化的根,能让孩子们在笛音里找到快乐、收获成长,就是我坚持的意义。”张红梅老师说。

如今,竹笛课已成为西大街社区青少年护航基地的特色公益课程,悠扬的笛声不仅传递着传统民乐的魅力,更守护着孩子们的快乐成长,为辖区青少年儿童成长教育注入了温暖的“文化力量”。

(撰写:邵瑞   编辑:袁晓娟   审核: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