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酸奶
编辑|拾言札记
前言最近一段时间,老牌国货匹克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不是因为推出了爆款新品,也不是因为亮眼的销售成绩,而是一场闹得沸沸扬扬的降薪风波。
从口头通知降薪到要求员工写反思检讨,再到资本市场的信任崩塌,这家曾经的“晋江鞋王”,正被一系列连锁反应推着走到了聚光灯下。
面对经营压力和信任危机,匹克将如何自救?从优化供应链到发力科技研发,这些举措能否让企业重获新生?
困境
咱们先说说这场危机的根源,核心问题出在匹克的管理模式上,这家企业采用的是典型的家族式管理架构,创始人许景南坐镇董事长位置,长子许志华担任CEO,二儿子许志达出任执行董事总经理,二儿媳吴冰蕊也担任副总经理一职。
整个公司的核心决策权,几乎完全集中在许景南家族成员手中,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缺乏现代化企业应有的制衡机制,也为后续的决策失误埋下了伏笔。

经营层面的压力则来得更为直接,2025年1月到7月,匹克的直营板块累计亏损已经达到了1.3亿元,为了止损,公司在此期间卖掉了华东、华中、西南三家直营公司,但这样的举措并没有扭转亏损的势头,整体流水依然持续下滑,这也直接触发了银行的抽贷风险。
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变化向来敏感,两家合作银行在贷后审查时,果断调整了对匹克的授信额度,从原来的25亿大幅缩减到8亿,缩水幅度高达68%。

资金压力之下,匹克不得不采取更极端的方式自救,不仅抵押了固定资产,还把山东、郑州等地原本盈利的直营子公司也甩卖了出去,靠这种“卖血求生”的方式换取短期资金,但这终究只是一次性的输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战略决策上的失误,让匹克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越拉越大,2018年,匹克已经完成了对户外品牌奥索卡的全部收购流程,相关协议都已经签署完毕,但董事长许景南在最后关头一人拍板,宁愿支付违约金也要终止这笔收购。

而就在同一年,竞争对手安踏豪掷巨资收购了亚玛芬体育,顺利开启了多品牌运营的黄金时代,也让两家企业的差距从原来的80亿一路拉大到近千亿。
人才层面同样不容乐观,被誉为“态极之父”的核心技术功臣蔡伟,最终带着自己的团队和相关专利投奔了安踏,北京研发中心、鞋技术中心的负责人也相继离职,专业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产品端则陷入了单一爆品的依赖,公司对态极系列寄予厚望,甚至认为“态极拖鞋还能再卖十年”,但市场反馈却十分残酷,1000万双积压的态极拖鞋占压了超过2.3亿的资金,到了2025年第三季度,态极系列的线上销量更是暴跌28%。
引起争议
为了应对持续恶化的经营状况,匹克推出了一套梯度化的降薪方案,这也成为了引发核心冲突的导火索。
具体的降薪规则是月薪1万以下的员工降薪10%,1万到2万之间的降薪20%,2万以上的降薪30%,也就是说,即便是CEO级别的高管,薪资也要打七折。
其中直营销售体系受到的影响最大,薪资直接腰斩,部分员工的综合降薪幅度甚至达到了40%到60%。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店铺一线销售人员的薪资并没有受到这次降薪的影响。

更让员工难以接受的是降薪的执行程序,这次降薪先是在发薪日前四天以口头形式通知全员,直到发薪日第二天才补发正式的降薪通知,这种“先斩后奏”的方式让很多员工措手不及。
之前召开的降薪沟通会,既没有覆盖到全体人员,现场还设置了禁言规定,所谓的“沟通”更像是一场单方面的通知,完全没有一对一的沟通环节,也没有给员工充分表达意见的空间,这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程序正义相去甚远。

不仅如此匹克还以停发9月份工资为筹码,要求不同意降薪的员工在10月14日前上交“反思检讨”,这些操作最终引发了严重的劳资纠纷,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也介入其中,为员工申请了劳动仲裁,员工对企业的信任也在这个过程中全面瓦解。
这场内部纠纷很快发酵成了舆论危机,而引发争议的关键点,在于匹克对外捐赠与对内降薪的强烈反差,就在降薪风波逐渐升温的2025年9月初,匹克刚刚向泉州慈善总会豪捐了1亿元。

这本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善举,但在随后“逼员工写检讨”的背景下,却显得格外刺眼,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匹克的官方社交账号评论区很快就被网友的留言淹没,负面舆论让品牌的公共形象受到了严重打击。
消费者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复杂的转变,现在的很多消费者本身也是“打工人”,这种双重身份让他们对匹克的降薪举措产生了强烈的共情。
自救
这种反馈已经超出了单纯的信任流失范畴,变成了一种更复杂的情感疏离,也让匹克多年积累的国货品牌情感受到了冲击。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匹克也在积极寻找破局之路,推出了一系列自救举措。
对于降薪节省下来的资金,企业有着明确的规划,主要聚焦在三个方向,一是篮球鞋等核心科技的研发和迭代,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是通过直播特卖等方式清理库存,缓解资金占用的压力,三是优化供应链,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在供应链优化方面,匹克已经有了实际动作,2024年公司在越南的3家新工厂和印尼的1家工厂陆续投产,2025年还计划新增中国及印尼的厂区。
目前越南工厂的原材料本地化采购率已经超过50%,通过海外布局进一步完善供应链体系,技术迭代上,企业正在推进超临界发泡技术的量产,同时在2024年推出了态极4.0版本。
这款产品不仅延续了之前的舒适特性,还适配了专业运动与日常穿着等多种场景,试图通过产品升级打破单一爆品依赖的困境。
结语
从家族式管理的决策局限到直营板块的持续亏损,从降薪风波引发的劳资矛盾到舆论场上的信任流失,匹克当前面临的困境,是多重问题叠加的结果。
而企业推出的产能扩张、技术升级等自救举措,能否真正扭转局面,重新赢回员工、消费者和资本市场的信任,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对于这家老牌国货企业来说,这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转型升级的契机,未来的发展之路,注定充满了不确定性。
来源:新周刊

来源:新浪财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