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真与假的较量!1999年太原市“3·7”系列系列麻醉抢劫案侦破纪实

1999年3月7日晚18时,暮色里散发着黄土高原早春的寒气。太原开往上海的474次特别快车徐徐驶离太原站,向着目的地上海

1999年3月7日晚18时,暮色里散发着黄土高原早春的寒气。太原开往上海的474次特别快车徐徐驶离太原站,向着目的地上海进发。

软卧9号车厢8号包房里,3位旅客收拾停当携带的行李,在各自的铺位上休息下来,只有下铺左侧的铺位还空着。大约10分钟后,一位身着89式冬装警服的男青年急匆匆推门而人,边擦汗边友好地对3位旅客说:“对不起,打搅了,我好容易才赶上车。”

3位旅客微微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年轻警官把一只精致的旅行包放在行李架上,从包里取出一个玻璃杯放在床前的小桌上,提出桌下的暖瓶给杯中加上水,杯中的“西湖龙井”茶很快舒展开嫩绿的枝芽,包房里顿时弥漫起一丝江南名茶特有的香醇韵味。

“警官先生,您是江浙一带人吗?”或许是浓郁的茶香勾起对家乡的思念,亦或是排遣旅途的寂寞,年轻警官对面铺上一位年龄大约40岁左右、穿着考究的中年人用江浙普通话问道。

年轻警官细细打量了一下对方,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说:“听您的口音一定是苏州人吧,我虽不是您的同乡,但我在苏州当过兵,对那儿太熟啦。”接着他把苏州的虎丘、狮子园等园林名胜如数家珍般抖落了一通。

中年人他乡遇故知,对这半个老乡产生了好感,话匣子自然打开。他告诉年轻警察,他的祖籍是苏州人,现在移居香港,多少年来,一直想回家乡看看,但一直没有这个机会,这次去南京开会,一定要去一趟老家,说着递给年轻警察一张精致的名片。名片上印着:香港金盛集团航空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盛林生。

他仔细看了一眼“董事长”这几个字,马上热情洋溢地握着盛先生的手说:“原来您是位港澳同胞,太欢迎您了!这次我有空的话,一定陪您,给您做向导。”

两个人越谈越有劲,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话题一会儿拉到苏杭的名山秀水,一会儿扯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吸引的上铺两位旅客也加入了谈话。

上右铺身着大校军服的中年军人看了一眼年轻警察肩上的二级警司警衔问道:“您在什么单位工作?”

年轻警察略微迟疑后回答道:“我在太原市小店分局预审科工作,这次去上海抓捕一名重要的毒贩。”他的话头很快转到了这个方面。年轻警察说到太原市有影响的几起大案,他如何在战友的配合下,孤身打入毒穴,与毒贩周旋,如何与毒贩英勇搏斗,最后制服毒贩等,讲得绘声绘色,几个旅客听得如痴如醉。他还撸起袖子指着一块伤疤说:“看,这就是那次立二等功留下的纪念。”

盛先生举起大拇指连连说:“你们警察真是了不起!了不起!”

谈兴正酣时,年轻警察突然说:“看看,只顾说话了,忘了给各位倒水了,我这里有今年新产的极品龙井茶,是我杭州的战友前几天才给我寄来的,大伙都尝尝,品品味道怎么样。”说着从包里取出一个小巧别致的茶筒,不由几位旅客推辞,便把他们的杯子都拢过来,每个人杯中投人一把新茶。又提起暖瓶说:“没水了,我去打点。”不一会儿,他打回水来,给每个杯子倒满,又一一捧到3位旅客手里。

大校说:“民警同志,您太客气了。”

年轻警察眼角闪过一丝无人察觉的目光,谦逊地说:“为群众服务是我们警察的职责,何况你们又都是贵宾呢。”

聊着喝着,时间慢慢地溜了过去。

大约11点,3位旅客觉得困意袭来,便相继打住话头,进入了梦乡。听着此起彼伏的鼾声,年轻警察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港商盛先生这一觉睡得太香甜了,一晚上既没有做梦也没有上厕所,直到第二天早晨8点多才睁开了眼睛。他见上铺的两个旅客还睡着,对面铺被子摊开着,人不在。心想:这个热情的小伙子不知又为谁服务去了。突然感到肚子有些不舒服,急忙提起裤子往腿上套,但觉得裤子的分量轻了不少,往口袋里一摸,大吃一惊,钱夹不见了,四处翻了翻也不见钱夹子的踪影。定睛一想,坏了,钱包准是丢了,里面可是装着3000多港币和5000多人民币啊!

他急忙叫醒了上铺的两位乘客,他们也帮助找了一番,没有结果,3人的目光同时集中在下铺左侧,难道这个警察……

乘警长李志勇正在卧铺车厢里巡视,一个神色慌张的中年男子拦住路说:“警官先生,我要报警。”

李警长听完港商简要的报案后,几个箭步冲到9号车厢8号软包内搜索,发现那个“警察”没有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只有3位旅客的茶杯里还泡着淡绿的茶。

他找到当夜值乘的列车员,女列车员告诉他,这个公安人员卧铺登记的名字叫赵保国,半夜3点多钟,他想随一个年轻人没有换车票,突然在河北衡水下车走了。

李警长和其他乘警分析案情,认定这个“赵保国”有重大作案嫌疑。他迅速通过电话向太原铁路公安处乘警队汇报了案情,大队长周林急调在京沪线执行“打流”(打击流窜犯罪)任务的刑侦分队侦察员登车协同开展工作。

太原铁路公安处副处长张明生听了案情汇报后,命令乘警队主管副队长夏耀成立即赴上海对茶水进行化验,同时对犯罪嫌疑分子进行模拟画像,自己则亲临衡水组织抓捕犯罪嫌疑人。

一场正义与邪恶、真警察与假警察的较量由此悄悄拉开了帷幕。

正当此案的侦查工作在衡水、太原两地紧锣密鼓地开展时,同月19日,山西某印刷厂副厂长苏长风也来乘警队报案称:其于1999年3月13日乘坐太原开往青岛的578次列车软卧10号车厢时,因饮用了同包房自称是太原市公安局七处叫皇甫友林的男子打来的开水后,开始昏睡,下车后发现放在衣服口袋内的人民币1500元及部分发票被盗。该男子身高1.77米左右,太原口音,年龄在30岁左右。

接到报案后,副大队长夏耀成当即拿出“3·7”案件犯罪嫌疑人的模拟画像让其辨认,受害人称:“太像了。”于是,乘警队派员连夜走访了578次列车10号车厢列车员,得知:列车在石德线辛集车站停车时,该男子称突然有事,与另一男青年从辛集车站下了车。

一案未破,又发一案。

石德线连续发生的两起特大案件立即引起了太铁公安处领导的高度重视,犯罪分子假冒公安干警频频施抢的嚣张与猖狂,更激起了乘警们的愤慨。

3月20日,张明生副处长主持乘警队召开的案情分析会,大家广泛论证后认为:上述两起案件犯罪嫌疑人侵犯的目标相同(均是软卧车厢旅客);所用的身份相同(均是公安民警,且都曾是用复姓);作案的手段相同(均是麻醉抢劫);上下车的地点相同(均是太原站购票上车,石德线作案后下车);口音相似(均为太原一带口音);体貌特征相似(身高、脸型、体态一致)。这些充分说明两案为同一犯罪嫌疑人所为,可以并案侦查。

会上,成立了乘警大队长周林、教导员魏振奇负责督办,主管副队长夏耀成为专案组长的“3·7”、“3·13”案件侦破组,确定了以太原市为重点调查地区,以公安机关辞退人员和保安人员为重点调查对象,采取秘密设伏、公开调查两种方式,强化布控、堵卡,全力侦破。太原铁路公安处也同时向各铁路公安机关和地方公安机关发出了协查通报。

侦破方案的确定,似一把出鞘利剑,直逼犯罪分子。正当专案组全力调查、走访、排摸、寻找犯罪嫌疑人时,长春铁路公安处乘警找上门来:原来,在3月28日长春至西安的126次列车上也发生了一起麻醉抢劫案。

西安车辆厂副厂长张云升乘坐该车从长春返回西安,途中,在软卧8号车厢4号包房内被一年轻“警察”用药物麻醉后,抢走价值4000元的诺基亚手机一部,犯罪嫌疑人在临汾下车逃窜。乘警接报后与失主在侯马市下车,根据失主反映,作案者说太原话,他们又从侯马车站了解到太原的列车上近期也发生了两起类似的案件,便星夜兼程来到太原乘警队。

太原乘警队把作案者的模拟画像往失主张云升面前一放,张云升端详了片刻肯定地说:“就是他。”

两地乘警把情况一碰,发现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体貌特征、所用身份证等竟完全相同。

短短20天时间内,假警察连续作案3起,如此高频率的犯罪,实属罕见。专案组将3起案件一同并案,强化侦破力量,决心全力擒获这只贪嘴的狐狸。

侦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专案组的侦查员们放弃了双休日、节假日,在资金紧,人员少,交通、通讯不便等诸多不利条件下,他们五下衡水、辛集开展调查、摸排;三下上海、济南进行了模拟画像;一赴西安进行抓捕,并走访了太原市公安局及所属的小店、尖草坪、杏花岭、万柏林、迎泽等5个分局、50余个公安派出所和内保部门、100余个企事业单位、重点复杂场所,行程两万余公里。期间共发出协查通报80余份,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

没有成果的日日夜夜,枯燥乏味的摸排调查,没有使专案组的同志意志消沉。

一条条线索,一个个怀疑对象,确定了又被否定,也没有使他们丧失信心,他们坚定了一个信念,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猎物就在不远处,收网只是个时间的问题,需要的是侦查员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求真求细的工作态度。

4月24日,侦破工作峰回路转,有了重要线索。

这天晚上,刑侦分队汪晓龙队长和侦察员胡玉忠、朱铁正带着一个重点怀疑对象的照片到太原站回访474列车知情工作人员、检车员王某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昨天晚上我到太原站送客人,见这个人身着警服上了太原开往宝鸡的535次列车。”

这一重要线索,使专案组的民警们群情振奋,汪晓龙分队长立即带领3名侦察员驱车南下,由侯马站登上了返回来的536次列车。全车检查后,没有发现犯罪嫌疑人,侦查员们连夜对列车工作人员进行了走访调查。

餐车服务员李某反映:24日早晨,一个身着警服的年轻人到餐车吃饭,吃完饭后,很有礼貌地帮助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很快博得了餐车人员的好感。他在闲谈中告诉李某,他在太原市公安局户政处工作,有什么事情来找他。李某正在为外地一个亲戚的户口进太原而犯愁,一听有门路就把这事说了。

年轻警察压低声音说:“这事比较难办,但你找到我,你就算找对门了,现在办事都得用钱上下打点,没有万儿八千是不行的。”

李某说:“我回去商量一下,尽快给你回话。”

西安站下车前,警察还给他留下了一张写着姓名及住址的纸条。

“快把纸条给我们。”侦查员们眼睛一亮。一张小纸条上写着:谢建明,住太原市敦化坊北河湾15排一号。

专案组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线索,兵分两路开展工作:一路在谢建明住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提取了此人的近期照片,经受害人和列车工作人员的辨认,谢建明就是多次麻醉作案的假警察;另一路急赶西安进行抓捕。

西安追捕扑空。专案组及时调整力量和方案,对太原站这一谢建明往返必经之地进行24小时布控;对谢的住地,侦察员们也以“核对户口”的名义进行了搜查,掌握了地形特征,乘警们都装着一张谢建明的照片,以便发现抓捕罪犯。这些方案和部署,为保证抓捕工作万无一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眼“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当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闲暇喜庆中,伴妻偕子、举家游玩时,乘警队专案组的同志仍然一如既往地架网布控,好几位同志患了重感冒,白天打点滴,晚上继续去蹲守,一群多么可爱可敬的铁警啊!

5月3日上午9时,执行蹲守任务的分队长汪晓龙给乘警队专案组打来电话,说犯罪嫌疑人已回到太原。

这一消息,似乎给疲惫不堪的专案组民警注入了一针“兴奋剂”。谢建明已回到太原,并不知道一群真警察为抓他找得好苦。“马上抓捕!”周林大队长的命令如掷地金石,铿锵有力。专案组组长夏耀成、刑侦分队长汪晓龙带领侦察员王志宏、王卫忠、赵玮、李华、胡冠勇等直扑谢建明的住处进行抓捕。

他们到达北河湾后,经核实,谢在家,7名侦查员按照分工,对犯罪嫌疑人可能逃窜的大门口、后窗户处形成了“铁桶式”的包围。正当侦查员们准备就绪开始抓捕前,情况突变,谢建明出乎意料地出现在其住处附近的街道上。

情况紧急,首先发现谢建明的侦查员胡冠勇来不及细想,赤手空拳(因其兼任司机,没有武器)只身将人高马大的谢建明拦腰抱住。自知罪恶深重的谢建明倚仗其身体强壮的优势极力反抗、挣脱,与侦查员胡冠勇扭打在一起。在这危急时刻,专案组组长夏耀成、刑侦分队长汪晓龙等同志先后赶到,未费一枪一弹,即将连续实施特大麻醉抢劫案的犯罪嫌疑人谢建明生擒活捉。

侦察员们从谢建明的家中收缴了其作案使用的警服两套、麻醉药粉6瓶及126次列车旅客张云生被抢的诺基亚手机一部。

假警察谢建明被押解到乘警队,早已闻讯赶来的副处长张明生立即部署审讯工作。在强大的政策攻势和大量的证据面前,谢建明不得不供认了其伙同石家庄市无业人员刘会清多次冒充公安人员实施麻醉抢劫的犯罪事实。

兵贵神速,为防止刘会清有所察觉,隐匿逃窜,副处长张明生于当日17时亲自率领专案组的7名侦察员直奔石家庄开展新的抓捕工作。经过严密的布控,于当日晚22时许在石家庄市郊区赵陵铺镇赵一街村5号楼101号将犯罪嫌疑人刘会清抓捕。

到此,3起特大麻醉抢劫案的两名案犯全部落网,案情真相大白。

原来,犯罪嫌疑人谢建明自1996年从单位下岗后,整天无所事事,先后在太钢消防队、北郊保安公司做过保安,因不满足于微薄的工资收人,不久即辞掉工作,浪迹社会,寻找发财的机会。

1998年12月的一天,谢建明在石家庄一公园内游荡时,结识了当地无业人员刘会清,两人臭味相投,很快凑到一起。1999年2月7日,谢、刘二人在太原一饭店饮酒时,刘会清把从报纸杂志上学来的麻醉抢劫“知识”传授给谢建明,并商定也用这种方法发财。可怎么让对方上当受骗呢,当过两天保安的谢建明想:“冒充公安,别人不会怀疑。”

经过一个月的秘密准备后,犯罪嫌疑人谢建明穿上从地摊上买来的警服,佩上买来的假警衔,连续3次作案,次次得手,这使谢、刘的胆子越来越大,频繁往返于各车次进行麻醉抢劫。每次作案,谢凭借警服掩人耳目,又利用三寸不烂之舌对旅客进行嘘寒问暖。得手后,刘会清在硬席车厢接应、转赃。

正当他们庆幸找到一条快速发财之路,准备继续大干一场时,神勇的铁路警察如从天降。几只乌黑的枪管,一副冰凉的手铐,惊醒了他们的黄粱美梦。“多行不义必自毙”,任何作案者都无法逃脱这一自然法则。

在押解两个犯罪嫌疑人到看守所时,侦查员们不约而同都穿上了整洁的警服,他们这样做是要告诫那些企图冒充公安人员作案的不法之徒们,人民警察的形象是不容玷污的,而且是无法侵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