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我居然做到了——初中没毕业,也能进阿里巴巴。
其实很多人都搞不明白,像我这种初中都没毕业的人,为什么能进到大厂,甚至是世界500强企业。
我应聘的目标一直很明确,从不乱投简历。只会投递几家自己真正心仪的公司,其他的一概不投。
而且每次投之前,我都会提前了解这些公司的方方面面。
接下来每天就是高频刷新简历,目的是让其它公司的HR更容易搜索到我。
让他们会主动来找我,而不是我主动去找他们。这就是我当时的“动作”。
那时候我记得同时投了阿里巴巴、国泰君安、中原地产,还有几家已经忘了。
每一次的应聘,我印象都非常深刻,随便拿一个出来,都能写成一篇长文。
但应聘阿里巴巴,是我人生中面试时间最长的一次,大概一周一个层级的管理人员在不同的地点进行面试,整整持续了一个月。
最后一轮,是浦东新区的大区经理戴珊和马云的老婆张瑛亲自面试我的,地点在兆丰广场29楼。


(当时应聘的兆丰广场)
那一幕我现在都记得特别清楚。电梯门一开,左手边对着的就是大门,走进去中间是前台,前台后面是大厅。
顺着前台左手边的走廊一直走到头,我就是在那间小办公室进行最后一次面试的。
那间办公室很小,大概只有几平方米,只放了一张桌子、两张椅子。
戴珊站着,张瑛坐着。张瑛的头发是刚做的卷发,看起来温柔又干练。
那天我状态其实不好,因为肚子不舒服,拉肚子。
那天又正好是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前一天。也许正因为这样,这场面我印象特别深。
戴珊是短发,个子不高,胖乎乎的;张瑛身材匀称,披着卷发,很有气质。
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整场应聘持续了一个月。最开始面试我的,是一个叫张怡宁的男主管。
这个名字我印象特别深,因为和国家乒乓球女冠军张怡宁同名。他人挺憨厚的,胖胖的,皮肤黝黑。
后来第二轮是一个女大区经理面试我,名字记不太清了。那间办公室也不大,五六个平方。
面试过程非常严格,从业务主管、大区经理到最后的高层,每一关都要做不同测试。
有九型人格、卡特尔16PF、MBTI,还有各种业务性格测评。那时候是2006年。
整个面试一开始大概来了七八十个人,最后只剩两个人,我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个山东的。
第一轮那天,大厅坐满了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研究生,人长得漂亮,身材高挑、有气质、有文化,一看就很优秀。
结果她第一轮就被刷下去了,我当时特别意外。
我应聘的岗位是“区域经理助理”,其实就是未来的储备区域经理。这个岗位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高得离谱。
因为我从没做过业务工作,是程序员出身,刚想从技术岗往营销方向转,妥妥一个新手菜鸟。
那时候我之所以敢去应聘,是因为我正好在学营销。
那段时间我在研究刘克亚的营销课程,同时学习李践的课程——他是风驰广告创始人、激励大师。
他的公司后来被李嘉诚的和记黄埔收购。
那段时间我整个人状态特别“生猛”,整天被激励得热血沸腾。
学了很多营销理论,再加上李践那种打鸡血式的激励,我就想去试试自己到底行不行。
就这样,我去应聘阿里巴巴,还真让我一路面到了最后,最后还通过了。
但最后我没去上班。
原因很简单——我是技术出身,而那时候我只是想验证我学的营销有没有用。自己几斤几两我心里有数。
说心理话,当时通知我应聘上的那一刻,我是非常非常激动的。但冷静下来,细细思考,做人还是要清醒,不能被激励学冲昏头脑。
太极端反而会让人失衡。做事要有信心,但也要保持清醒。万事万物都是这样,阴阳平衡才是最好的状态。
这次阿里的应聘,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这么难、这么长的面试经历。
我今天讲出来,并不是想标榜自己多么了不起,只想说:人一定要相信自己。
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敢想、敢闯、敢干。
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纪,四十多岁,再也没有那种激情了。现在我讲出来也并不是要吹嘘什么,因为已经没那个必要。
就当是致敬那个曾经勇敢的青春吧。
我的信条是:唯真不破。
我只是想把这些真实的经历讲出来,希望能对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有点帮助。
其实很多人刚开始都是迷茫的,也不够自信。
而我,一个初二都没读完的人,靠着李践老师的激励、刘克亚的营销理论,一步步硬闯进了大厂的大门。
后来,我还进了国泰君安和中原地产(进的还是最难的部门——“豪宅八部”),广州百度。
那时候上海的豪宅,最便宜一套都要一两千万起。而我,一个初中没毕业的人,也能混进去做业务员。
至于我是怎么进去的,那就是下一个故事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