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大家忙起来,总容易忽略身体的小不舒服 —— 比如久坐加班后,感觉屁股隐隐作痛,以为是 “上火” 或 “坐久了压的”,揉一揉、忍一忍就过去了。可你知道吗?有些时候,这种 “小不适” 可能藏着大问题,比如肛周脓肿—— 它就像个 “隐形小炸弹”,早期症状不明显,等疼到忍不住时,往往已经加重了。

30 岁的王先生最近就踩了 “忽视” 的坑。他是做设计的,每天坐在电脑前改方案,一坐就是大半天。一周前,他发现肛门旁边有点疼,想着可能是前几天吃了火锅上火,就没当回事,还想着 “多喝点水就好了”。结果过了三天,疼得越来越厉害,晚上躺床上翻个身都疼醒,甚至走路都得慢慢挪,还莫名发了低烧。家人催着他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他是肛周脓肿,再拖下去可能会化脓,得赶紧治疗。
实际上,肛周脓肿在早期并非毫无迹象可循,只是大部分人粗心大意,未能留意到这些细微信号,从而容易忽视这一潜在的健康隐患。医生特别提醒,一旦出现下面这 4 种情况,一定要高度警惕,别再硬扛:
第一种:肛门周围反复疼,还带着灼热感
这种疼不是偶尔的刺痛,而是像有个温热的小疙瘩埋在里面,坐着的时候压到会更明显,甚至咳嗽、用力排便时,疼得能 “跳” 一下。有些人会觉得肛门周围 “火辣辣” 的,跟吃了太辣的东西刺激到似的,但其实这是脓肿在发炎,越忍炎症越容易扩散。
第二种:肛门旁边摸得到硬块,一按就疼沐浴之际,不妨顺便触摸肛门周遭。倘若察觉有似黄豆、花生般大小的硬疙瘩,轻按便疼痛难忍、缩手不迭,此时务必要提高警惕。这个硬块就是肛周脓肿的早期表现,刚开始可能不大,但会慢慢变大,疼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要是等硬块变软,可能就已经化脓了。
第三种:肛门周围皮肤发红,摸着比别处烫对着镜子看一下,要是发现肛门旁边的皮肤比周围红一圈,用手背贴上去摸,还能感觉到那块皮肤温度更高 —— 就像手摸了刚晾好的温水杯似的,这也是脓肿的信号。因为脓肿在里面发炎,炎症会让皮肤表面温度升高,这时候别以为是 “过敏”,赶紧去检查才对。
第四种:莫名发低烧、浑身没力气若未感冒着凉,却骤然出现低烧症状(体温介于 37.5 - 38℃),且常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切莫单纯认为是“劳累所致”。肛周脓肿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会让身体产生反应,出现低烧、乏力这些 “全身信号”,这时候说明脓肿可能已经开始扩散,再拖就危险了。
医生还说,肛周脓肿不是 “小毛病”,之所以容易被忽视,一是因为位置特殊,很多人不好意思说;二是早期症状像 “上火”,容易混淆。其实它的诱因很常见:久坐让肛门周围血液循环不好,细菌容易滋生;便秘或拉肚子时,肛门容易被擦破,细菌趁虚而入;还有些人不注意肛门清洁,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所以平时要多注意:每坐 1 小时就起身活动 5 分钟,别让屁股一直 “闷” 着;大便后用温水轻轻洗一下肛门,别用太粗糙的卫生纸擦。多吃蔬菜、多喝水,别总吃辛辣的,避免便秘;要是肛门有轻微破损,及时涂温和的药膏,别让细菌找上门。

最重要的是,一旦出现上面那 4 种信号,别因为 “不好意思” 就拖着。肛周脓肿不会自己好,越拖治疗越麻烦,甚至可能变成 “肛瘘”,反复发炎疼得更厉害。身体的小信号都是 “健康警报”,重视这些信号,及时去肛肠科检查,才能把小问题解决在早期,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 毕竟身体舒服了,才能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