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承诺3500亿美元投资,为了讨好特朗普,李在明这次可是豁出去了

没想到这次日韩争宠赛还有反转,为了能讨好特朗普,李在明把老底都搬出来了,狂砸3500亿美元,势要和高市早苗争个高低。10

没想到这次日韩争宠赛还有反转,为了能讨好特朗普,李在明把老底都搬出来了,狂砸3500亿美元,势要和高市早苗争个高低。

10月29日,韩国庆州爆出了一则震撼性消息。韩美两国已就贸易协议的具体条款达成一致。这纸协议,不仅打破了韩美数月来的谈判僵局,更像是一场“争宠大戏”中的关键反转,让原本处于劣势的韩国,突然攥紧了手中的筹码。

根据韩国方面发布的细节,3500亿美元投资方案中,2000亿为现金投资,并设定每年最高200亿美元的上限;其余1500亿将注入造船业合作项目“MASGA计划”,目标直指“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

作为回报,美方同意将对韩征收的关税从25%降至15%,与日美税率持平。与此同时,特朗普还发帖表示,自己已经是批准韩国建造一艘核动力潜艇。这让这场原本平淡的访问,瞬间成为搅动东亚地缘格局的关键事件。

3500亿美元的承诺,对韩国而言绝非“顺水推舟”,而是一场“忍痛割肉”的妥协。时间倒回今年8月底,李在明首次以总统身份访美时,迎接他的不是热情拥抱,而是美国的“冷遇套餐”。当时,美国提出韩国需对美半导体产业投资3000亿美元,并扩大汽车、农产品进口额度,但李在明政府因国内产业压力只敢承诺1500亿,双方在关税问题上更是各执一词,最终会谈不欢而散。

那次访美,李在明不仅没能拿到预期的“同盟背书”,反而被美国媒体批评“缺乏诚意”。有美媒甚至调侃,“韩国总统的访问行程,还不如硅谷企业家的早餐会受重视”。回国后,李在明支持率暴跌5个百分点,在野党更是借机发难,指责其“外交无能”。

两个月后的今天,韩国突然拿出远超此前预期的3500亿方案,这种180度的转变,背后无疑是国内经济压力与外交焦虑的双重倒逼。

如果说两个月前的访美冷遇让李在明颜面扫地,那么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炫技式外交”,则彻底点燃了这场“争宠大战”的导火索。就在特朗普访韩前一天,高市早苗在横须贺美军基地的航母上,在特朗普面前各种的提供情绪价值,一会儿小鸟依人,一会儿又欢呼雀跃,属实是把特朗普给服务到位了。

更为重要的是,高市早苗还对特朗普献上了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承诺,涵盖AI基础设施、核能合作、关键矿物供应等战略领域。

从东京到首尔,特朗普的东亚之行俨然成了日韩的“争宠赛”。高市早苗在给予特朗普热情招待的同时,还狂打“实力牌”,用5500亿真金白银砸向美国急需的产业。

相比之下,李在明这边尽管是费尽心思,以新罗王冠和无穷花勋章营造出了无比的仪式感,比之高市早苗的情绪价值丝毫不落下风。尤其是那顶金色王冠,对于不久前才在美国遭遇“No King”抗议的特朗普来说,那简直是给送到心坎儿里面去了。

然而这些操作在高市早苗那5500亿美元的真金白银面前,多少还是差了点意思。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场日韩争爸赛,高市早苗多半是赢定了。然而李在明应该是不想就此认输,或者说为了在特朗普面前扳回一局,避免韩国在美日同盟体系中被边缘化,从而拿出来了这场3500亿投资的“加码”。

从回报上看,李在明3500亿的投资承诺,无疑让韩国在这场“争爸赛”中成功扳回一成。要知道韩国这一次不仅仅是从美国那里换取到了等同于日本的15%关税优待,更是得到了在核领域的支持。

如果真的如特朗普所言,韩国开始建造核潜艇,那么将意味韩国可能会实现在核军事领域零的突破。甚至假以时日,成为又一个核大国也说不一定。而这个待遇,乃是日本一直以来所梦寐以求的,但却偏偏求之不得。毕竟让一个二战的战败国成为有核国家,谁都不会接受,哪怕是和日本关系亲密的美国。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对于李在明政府或者说韩国而言,并不能算是一件好事,更不代表他能击败高市早苗,成为特朗普的亚洲大房。

不可否认,3500亿投资协议确实让韩美同盟实现了“深度捆绑”。经济上,韩国通过让步换取了美国对韩企在美市场的“有限保护”,汽车和半导体产业暂时获得喘息空间;军事上,双方约定将“延伸威慑”磋商机制常态化,美国承诺向韩国提供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技术支持。

对李在明政府而言,这至少能暂时缓解国内的“外交无能”指责,稳住执政根基。但这份协议更像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捆绑美韩的同时,也将韩国推向了地缘政治的“风口浪尖”。

韩国地处中美俄朝四大势力交汇的“夹缝地带”,经济上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高达25%,半导体、汽车等核心产业的供应链与中国深度绑定。如果韩国效仿日本那样无脑的战队美国,很可能会引发中国的反制措施,而韩国一旦失去中国市场,经济将遭受重创。

更尴尬的是,韩国与朝鲜的“和解进程”也可能因这份协议蒙上阴影——朝鲜此前已警告,“韩美军事合作的深化将破坏半岛和平稳定”。李在明这要是因此把朝鲜给得罪了,那韩国很可能就会面临更大的安全威胁。

如此一边是与美国的“深度捆绑”,一边是周边国家的“信任危机”,韩国无疑会陷入“讨好一方得罪多方”的两难境地。而对于这样的焦虑,日本却是小上很多。

事实上对比日本,韩国一直存在着无法改变的先天劣势:在地缘政治上,它不像日本那样有“岛链屏障”,而是直接暴露在大国博弈的前沿;在经济结构上,它不像日本那样有“产业闭环”,而是高度依赖外部市场和供应链;在外交自主性上,它不像日本那样有“军事正常化”的野心作为谈判筹码,而是被美韩同盟牢牢绑定。

美国对日韩的“区别对待”早已暗藏玄机:让日本当“印太战略的马前卒”,是因为日本有野心也有能力承担风险;让韩国当“东北亚的桥头堡”,更多是看中其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5500亿和3500亿的投资,看似是日韩在向美国“表忠心”,实则是美国在“筛选棋子”——谁能承受更大的风险,谁能提供更核心的价值,谁就能获得暂时的“青睐”。

总而言之,“日本的‘讨好’是投资未来,赌的是美国能帮它实现军事正常化;而韩国的‘讨好’是苟且当下,怕的是被中美俄朝任何一方抛弃。”这种心态上的差异,决定了韩国在“争宠赛”中永远只能扮演“追赶者”的角色,即便偶尔靠“加码”扳回一局,也改变不了整体的战略劣势。

如此看来,李在明在这场“争宠赛”中尽管是拼尽全力,可能还是没法敌过高市早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