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国的俄罗斯石油进口量几乎减半,背后是全球能源的暗战

11月初,国际能源圈炸了个惊雷:中国突然砍掉近一半的俄罗斯石油进口量。40万桶/日的订单说没就没,直接占了俄对华日供应的

11月初,国际能源圈炸了个惊雷:中国突然砍掉近一半的俄罗斯石油进口量。40万桶/日的订单说没就没,直接占了俄对华日供应的45%,这波操作把市场看得目瞪口呆。

有人说这是美国制裁的威力,也有人猜是中国在能源布局上留了后手。可当你扒开细节才发现,这根本不是简单的"买与不买",而是大国在全球能源棋盘上的精准落子,每一步都藏着算计。

制裁大棒落下:国企先跑,民企被"吓退"的真相

10月底美国的制裁大棒算是精准砸在了七寸上——直接把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这两大巨头,连带着34家子公司全拉黑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谁跟它们做生意,就可能被美国的金融体系"封杀"。

最先反应的是中石化、中石油这些国企。毕竟它们家大业大,海外业务遍布全球,真被贴上"制裁关联方"的标签,结算、保险、航运全得瘫痪。所以二话不说,先把手里的俄油订单砍了大半。

有人骂国企"怂",可换个角度想,这是最稳妥的自保。美国的二级制裁有多狠?之前有家欧洲公司就因为偷偷买俄油,直接被踢出了美元结算体系,差点倒闭。国企扛着国家能源安全的担子,根本赌不起。

更惨的是民营炼厂,本来以为能捡国企剩下的便宜,结果英国直接给山东裕龙石化扣了顶"帮俄绕开制裁"的帽子,把它和青岛港、天津港等11家中企一起拉进黑名单。这下好了,裕龙石化想从西方买油都没门路,只能被迫绑定俄罗斯燃料,成了最尴尬的"接盘侠"。

其他民企一看这架势全慌了。路透社早早就预测到这结局:国企撤了,民企肯定顶不住。毕竟民企抗风险能力弱,万一被制裁盯上,银行不给贷款、船公司不给运货,分分钟就得破产。与其赌一把,不如先停手观望。

短短半个月,中国从俄油的"第一买家"变成了"谨慎观望者"。表面看是被制裁逼的,实则是企业在风险和利益之间的理性抉择——没人想为了点油钱,把自己搭进去。

ESPO价崩1.7美元:俄罗斯的"心头好"成了烫手山芋

中国这波砍单,直接把俄罗斯的宝贝疙瘩ESPO原油砸懵了。这油可是俄远东出口的王牌,含硫量低、运到中国只要5天,之前一直是中石化这些炼厂的"心头好"。

10月中旬之前,ESPO还能靠着中国的需求,卖到比布伦特原油还贵1美元的溢价。可中国订单一撤,价格直接断崖式下跌,现在不仅不溢价了,还得比布伦特便宜0.5到1美元,个别单子甚至折价1.7美元才能出手。

更要命的是,降价也卖不动。12月份的ESPO供应合同到现在都没签多少,俄罗斯远东港口的油轮都快堆成山了。有新加坡交易员直言,这就是给莫斯科敲警钟:别以为有中国兜底就高枕无忧。

俄罗斯其实早该有危机感。9月份它的海运原油出口量刚创下28个月新高,看起来挺风光,可背后是炼油厂被乌克兰无人机炸得没法加工,只能把原油直接卖出去的无奈。现在中国一减购,供需失衡的矛盾瞬间就爆了。

更讽刺的是,普京上个月还放话,要是没了俄罗斯的油,全球油价得飙到100美元以上。结果话音刚落,自家的油就开始折价甩卖。这脸打得,估计普京自己都觉得疼。

有人说印度能接盘,可印度的操作更现实。10月制裁一出,印度私营炼厂直接停购俄油,就算国有印度石油公司恢复采购,量也远填不上中国撤单的坑。毕竟印度也怕被美国制裁,不敢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

俄罗斯现在算是骑虎难下:降价吧,赚不到钱;不降价吧,油卖不出去。这1.7美元的折价,折掉的不仅是利润,更是在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中国不是"退群":是在悄悄布局能源"安全网"

很多人觉得中国减购俄油是向美国妥协,可真懂行的都知道,这根本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阳谋"——早就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了。

从数据就能看出来,中国对俄油的依赖度一直在降。2025年1到4月,进口量就比去年降了14%,现在砍半不过是延续了这个趋势。与此同时,中国的原油进口总量也在跌,2024年是5.53亿吨,比2023年还少,峰值早就过去了。

为啥敢减购?因为中国早把"鸡蛋"分到了不同篮子里。从中东的沙特、伊朗,到南美的巴西,再到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进口来源地越来越多元。现在就算少买俄罗斯的油,也能从其他地方补回来,根本不慌。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搞"能源自力更生"。新能源装机量蹭蹭涨,电动汽车卖得火爆,对原油的需求增速本来就慢了。蓝皮书早就预测,2025年原油进口还会降,这是大趋势。

这次减购俄油,其实是顺势而为的"压力测试"。既看看俄罗斯在失去中国订单后,有没有应对能力;也看看美国的制裁到底有多大威力,顺便给国内炼厂提个醒:别光盯着便宜油,风险更重要。

而且中国没把路堵死。业内都预测,等这波制裁风头过了,贸易大概率会恢复。毕竟俄油便宜,中国炼厂有需求,只要能绕开制裁的坑,买卖还能接着做。

这才是最高明的地方:既不跟美国硬刚,也不把俄罗斯得罪死,同时还在抓紧完善自己的能源安全网。进可攻退可守,把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全球能源暗战升级:谁在背后"下大棋"?

中国减购俄油这步棋,看似是自身选择,实则搅动了全球能源的棋局。现在的能源市场,早就不是"卖油"和"买油"那么简单,全是大国博弈的影子。

美国的算盘最精。制裁俄罗斯石油公司,表面是打压俄罗斯,实则是想把欧洲和亚洲的买家逼回美元结算体系,巩固石油美元的霸权。中国一减购,美国立马就宣传"制裁见效",嘴脸不要太明显。

欧盟更像是"被迫站队"。跟着美国搞制裁,结果自己能源成本飙升,现在还得从美国买高价液化天然气。10月底刚宣布2027年全面禁购俄液化天然气,转头就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俄罗斯也在找退路。一边忙着跟中国搞人民币结算,一边想把油卖给印度、土耳其这些国家。可人民币结算规模有限,印度又不敢多买,最后还是得看中国的脸色。

最清醒的还是中国。不掺和地缘政治的浑水,一门心思搞能源多元化和自给自足。减购俄油不是目的,建立不被别人卡脖子的能源体系才是。毕竟这些年被美国制裁搞怕了,早就明白"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道理。

现在的全球能源市场,就像个暗流涌动的江湖。美国是想当盟主的"武林霸主",俄罗斯是破釜沉舟的"挑战者",欧盟是左右摇摆的"墙头草",而中国,就是闷头练内功的"扫地僧"。

普通人该看懂的真相:能源安全才是最大的底气

可能有人觉得,能源博弈离我们太远,可其实每一次油价波动、每一次进口调整,都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你加的汽油价格,背后是国际油价的涨跌;你交的电费,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甚至你买的汽车,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都受国家能源战略的影响。中国减购俄油,看起来是大公司的决策,实则是在守护每个普通人的能源福利。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把所有鸡蛋都放俄油这个篮子里,一旦俄罗斯被制裁搞垮,或者两国关系生变,油价不得疯涨?到时候加油贵、用电贵,最后买单的还是老百姓。

现在中国搞能源多元化,建光伏、风电,发展电动车,其实都是在给我们的生活"上保险"。就算国际油价再波动,我们有自己的新能源撑着;就算被人卡能源脖子,我们有多个进口来源顶着。

山东裕龙石化被制裁的例子更该警醒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谁能独善其身。企业不能只看眼前的利润,国家更得提前布局。这次中国减购俄油,就是这种"提前布局"的体现。

普京说能源是俄罗斯的武器,可中国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武器不是石油,而是完善的能源安全体系。手里有多元的供应、自主的产能、先进的技术,才能在国际博弈中不被拿捏,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写在最后: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

中国减购俄油的风波还没过去,ESPO的价格还在跌,俄罗斯还在找买家,美国还在加码制裁。这场能源暗战,显然才刚刚开始。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不会再回到依赖单一能源来源的老路。从减购俄油到发展新能源,从多元进口到自主可控,中国正在用自己的节奏,搭建一张覆盖全球的能源"安全网"。

俄罗斯需要明白,中国不是"接盘侠",而是平等的合作伙伴;美国也该清楚,中国不会被制裁绑架,只会更坚定地走能源自主的路。

未来的能源市场,不会是某一国的独角戏,而是多极制衡的新格局。而中国,正在这场格局重塑中,悄悄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毕竟,真正的能源安全,从来不是靠别人施舍,而是靠自己布局。这一次减购俄油,就是最好的证明。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2
用户10xxx92 1
2025-11-06 01:51
小编的消息是真的吗?看着有可能是假消息。
圆石
圆石 1
2025-11-06 09:30
俄还是玩把打的,拿亚洲鸡肋领土一块一块换物资能打欧洲,那里才是俄的天堂。拿下全欧洲亚洲部分全交给中国各取所需乌拉尔山为界。
不负时光
不负时光
2025-11-06 14:54
识时务者为俊杰,对发达国家产品外销才是经济和企业生存的出路。我们企业不是傻瓜。
穿越三国卡丁车
穿越三国卡丁车
2025-11-06 05:51
俄罗斯石油因为制裁比国际石油价格便宜一半,精打细算的印度所以主要进口俄罗斯石油,现在这个格局,必须中俄联合起来对抗美国和欧盟,搞垮了俄罗斯,下一个就是我们,不论是从务实还是战略布局上出发都应该优先购买俄罗斯石油,我们走了太多的错棋,处境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