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和焦虑

四季之爱 2024-10-17 13:22:11
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僧人讨论躺平心态。正如他的外表一样,他说的也都是外在的,比如各种因缘条件。人缺少的其实是心理弹性,也就是胸部的弹性。焦虑是肋骨中心的压迫感,这里放松了,就能有生理和心理的弹性,而不需要改变任何外境。焦虑只是表象,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你工作或者不工作,无论你积极进取还是消极怠工,无论你在大城市拼搏还是在大理清净,总是在倾向于窒息,所以才会死,或者说有死的概念。 和人类大师一样,他说的话人们能听懂。正因为大家能听懂,并且用自己固有的标准进行评价,人才会觉得他说得对,并且在下面脸不红心不跳地感动并留言。这种模式很滑稽,并且也是人类大师和信众们的一种互动机制。大家各自能够成就对方,对于信众来说,在下面表达一次敬意或者赞叹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承认。 人们不知道什么叫做松弛、弹性,就像讨论的卷和平一样,也像焦虑一样。人们只能理解一种固定的状态,比如松弛就是松的,焦虑就是紧的,然后要从紧的进入松的,并且保持在松的状态。其实内心又紧了,因为害怕不能松。而对不能松的紧张,人们无法观测到,体验到,理解到。因此这个问题就像套娃一样层层叠叠永无止境。人们忙于进行自我改进,让自己可以达到松弛的状态。但是无法理解最初的那个心理,也就是你是否有一个稳定状态可以达到呢? 更有趣的是这个僧人最后再次提出无我的概念,这个就像王炸一样,让大家彻底臣服。因为大家觉得这个很高级。可笑的是,无我就像松弛一样,或者说不执着,只是另一种状态。连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和休息都无法统一协调,通过主动地放弃工作、压力,进入某种更简单的生存状态就能无我了吗? 我或者无我,就像在工作的时候产生的聚焦,能量、意念、头脑、意志力,注意力、五官等等全部要汇聚,这个时候就是一个“我”。但是当事情告一段落,由于外在的一些因素影响停止了,那么是否你有这个弹性恢复松弛,也就是类似原来的我松散了。 如此往复也就能理解工作和休息的实际含义,两者并没有什么矛盾的。人苦恼的地方在于由工作造成的压力无法释怀,无法在即使休息的时间松弛下来。而似乎总是被一种工作、责任给压得透不过气来。久而久之,人觉得自己无法承受了,而想逃避。但是实际上内心的僵硬已经形成,你随便做什么,甚至你最喜欢的事情都会毫无乐趣、松弛的感觉。而这时候人就已经接近崩溃了。 一个惨烈的事实是,人听得懂的一定是错的。 人类文明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封闭的大缸,人要的是成功而不是所谓对苦的解脱。

0 阅读:0

评论列表

xll爱吃果

xll爱吃果

2
2024-10-17 18:42

(续)因此人类选择去了解那些符合自己意志的内容,也就是会导向成功的内容,甚至可以把“无我”也认为是一种成功。

艾丁笙

艾丁笙

2
2024-10-17 18:55

身心一致,内外一体。想象中的松弛并不能做到,只有先松弛才能体验到。对你的赞叹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认可。

四季之爱

四季之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