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铺垫后才会有变化

四季之爱 2024-10-13 12:33:44
没有基础是没有变化的,没有整体是没有局部的。但是人们思维方式都是局部的,变化过程中的暂时感受,并且想要控制,也就是要求或者拒绝某种局部,以及暂时。于是我们的心理活动才会产生,各种情绪的基础也就是对于一种本来简单事实的过度处理。比如我们认为感觉好的某种场景,自己似乎被激发了,生命力也得以被看到,自己感觉很好,雄起般地自信了。但是如果没有平时无聊、压抑和煎熬,又怎么会有站起来的那刻的雄赳赳气昂昂呢? 同样地,一个人可能努力奋斗了一辈子,一直唯唯诺诺、默默无闻,不被人承认,在最后,他突然获得了成功。他的喜悦,让别人高攀不起的傲气,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只不过这一次非常剧烈,以至于死而无憾了。但是人们看不到前面的铺垫,而只能看到高峰。脱离整体,任何局部都无意义,如此简单的道理,人们只是不愿意去看。 如果真的看到了,那么自己的不幸也没这么不幸了,而自己基于这种不幸的脾气,怨恨也会没有落脚点了,自己似乎变成了“无理取闹”。为了能证明自己是对的,自己的众多负面情绪是事出有因的,自己仍能维持住自己是一个好人、优等人的内心潜意识设定。 我们在生活中的众多场景细节都体现了这种复杂的从地基到天线的建立过程。比如我每天晚上睡觉前就会觉得自己又浪费了一天,一事无成,钱没赚到,名誉也没赚到,于是会暗自神伤,黯然泪下。实际上这种悲观性格,以及显示出来的柔弱感伤只是为了做给别人和自己看到,当然自己也是一部分别人。看上去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同情,事实上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努力。似乎自己已经花费了能够做出的最大牺牲,在工作上,在事业上,在奋斗上,自己似乎已经没有时间为了自己在找乐子了,而全心全意地为了这个家,为了更大的集体而在高尚行为。但是实际内心的潜意识是想要获得自己并不相信自己全部奉献的确认,也就是我想得到的只是对方跟我说“你已经很努力了,你已经很了不起了,没人比得过你的坚持、毅力和能力”。也就是我希望从对方嘴里获得我自己想说给我自己听的话,而这些话都只是为了制造一个更明确的幻觉——我是好的,我是厉害的,我是出类拔萃的,我是优于其他人的。 然而重点在于我为了获得这种被安慰的感觉,也就是被看到、重视和爱的感觉,我需要铺垫每天重复的工作、劳累和痛苦。甚至要制造更多的负面情绪让自己可以沉浸于此,久而久之,一个抑郁的、惊恐的、暴躁的病态人格就建立起来了,而早就忘记了这个人格的地基是快乐和满足。

0 阅读:0
四季之爱

四季之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