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和压力

四季之爱 2024-10-15 12:53:24
人们无法承受压力,所以才会想出来一个慢生活的概念。所以生活变成了娱乐和工作两种状态,即使是做家务,照顾小孩也可以归类到工作。所以需要讨论的是非工作的时候,一个人想做什么呢?比如刷手机,旅游,购物,都是在消耗自己的精力,获得一些刺激。满足自己长期积累起来的某种欲望,并且体验这种欲望造成的压力的释放。可能这是人们认为的快乐。 但是工作其实也是这样的,比如有一个任务,你要在多少时间内完成,你不断体验这个压力,直到把这个任务完成了。你也感受到了一丝轻松,甚至还有成就感。但是为什么一个个项目来的时候,你感受到了窒息、恐惧而开始逃避。但是你的购物、旅游的欲望,一次次地重复,你却还是感到很渴望。自己还需要主动去“种草”,发现一些可以勾起自己欲望的事物,不管是奢侈品还是旅游。有了这么一个目标就会感觉生活还有一个奔头,但是工作的目标却没办法给你提供奔头,只能给你压迫。 最后人们发现这两种目标都差不多,都需要消耗自己的精力,不管是钱、时间还是体力,总是消耗的。并且消耗了这么多,其实也只能体验短短的几秒快乐。就像你花了很多时间去了地球另一边旅游,当飞机落地的那一刻,你积累的力量就已经都释放了。后续体验到的都是这股力量的尾声,或者说残影。所以当一个人开始思考到这一步的时候,显然很少再能提得起喜欢其他什么生活方式的欲望。 这时候人思考的时候心安,而不是心动。不管是快乐、满足还是愤怒或者激动,都是大规模、大波动的心理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动作都不行了,心力不足了,外面的世界也看了一些了。所以就会开始探讨所谓慢生活,但无闲事挂心头的悠闲,以及进一步发展下去而开始幻想的解脱和自由。人们认为现在的生命状态是受限的,虽然说的是心理的不自由,不开心,实际上是在逃避面对死亡的恐惧。 随着年龄增长,看似是阅历和思考的深度上升了,但是实际上是越来越接近死亡了。年纪大了,谁也逃不了衰老和死亡,而面对不再容易激动的心的却是越来越收缩、紧张和想要控制的现实。所以人活了几十年,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从雄心勃勃地开创一番事业和生活到缓慢迟钝地重复一些哲理或者人生智慧,比如“生命中什么都控制不住,得过且过,难得糊涂”。看似变得更洒脱,而实际上却要控制得越多了。 当别人要求他贡献什么的时候,他内心的焦虑恐惧就会发作,因为他总是无法处理自己越来越无法挣钱的恐惧,所以他只能越来越抓取更多的资源、财富和人。而一旦出现挫折,就会崩溃。

0 阅读:0
四季之爱

四季之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