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也需要消耗能量
四季之爱
2024-10-28 12:20:23
人们习以为常的思考也是需要很多束缚力、约束力、和指向性。所以有的人容易集中注意力做一个事情,而有些人却总是无法关注。于是大家做事情的结果也差别很大。但是实际上用头脑思考的能力和用身体提供力量的能力是一样的,因为思考也需要非常多的能量汇聚。所谓能够控制自己的头脑思考的内容其实就是控制头脑的运行,这里面的消耗并不会比搬砖的体力活少多少。
当人虚弱的时候,总是会胡思乱想,控制不了自己的念头,更控制不了自己想要去思考的东西。比如觉察,在健康的时候,似乎自己很容易把觉知力安放在一个位置,但是当生病的时候,即使是感冒发烧等常见的问题,也会感觉思绪乱飞,各种奇怪的场景、想法都会自动浮现,拉也拉不回来。虽然这种体验到的是混乱,但是至少也证明了平常所谓的“清晰”只不过是头脑意志力用力的结果。也就是如果你真的“不用力”,那么你的思绪和觉察并无法分离,所谓觉察变成了可以被控制的念头、想法、要求和意志力。
显然这和真正意义上的觉察有着巨大的差别,因为我们都难逃一死,你也不能说死的时候就是轻轻松松的,而非常可能在经历身体疾病,或者至少是呼吸、心跳等生理层面的脱离的“不习惯”。而这时候的任何难受,可能比生病的时候要严重很多,那么这时候的“思绪”又怎么保持清晰呢?说到底,我们现在所说的“清晰”,其实就是指大脑只思考一个点,即自己希望去理解和学习到的外在或者逻辑。这种模式显然需要大量的、持久的能量的持续供给。
而在病中,或者濒死的时候,大脑本身作为器官也已经不能如此“正常”地工作了,那你原来已形成的学习性、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为正念的思维,早就无法控制了。因此一切都会还给你的,你再觉得自己如何厉害,境界如何之高,在那一时刻,就轻而易举地打破了你自己的“以为”。
显然我们碰到了所谓有相和无相的两者差异。在任何需要能量、意志力聚焦的位置的觉察都一定是有相的,存在着背后的持续发力,也就是动机,或者说心动。而这些加起来就是一个“我”,并不是“我”在这里发力,而是发力的是“我”。因此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有一个自我的执念导致自己的紧张和境界的不通透,也就是无法应对病态身体。人们无法分清楚哪些是头脑、意识,以及被认为最高级的“心”。
实际上唯一重要的是你需要体会到你在哪里用力,因为并不存在某种不用力的状态,而是看到你事实上在任何事物、事情、感受、思想、境界上都是一样的,这种无功而返的感悟最后才能带来真正的觉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