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于分心的人们

四季之爱 2024-11-04 09:39:05
如果一个人能持续地关注自己的心理,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快乐的。但是人们习惯分心,用另一种意识来掩盖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所以社会文明才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我并不是说只有娱乐是分心,这是显而易见的。当你看了一个好玩的小视频,你哈哈大笑,那个片刻似乎你什么烦恼都没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短暂的,但是大家把这种活动认为是生活的调剂,是必要的,无伤大雅的。所以人们在网上寻找的其实都是这种解压内容,让自己暂时可以忘记残酷的现实和压力。 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接纳这种自发的倾向,就会越来越被投喂类似的内容。而搞笑、古怪、猎奇的各种视觉产品都会不断地塞满你的空闲时间,而你很难再去体验自己内心的真实空洞了。因为你越来越恐惧那种真实感,也就是自己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出跳的,聚光灯下的。 毕竟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孤独、无聊和无奈,甚至有点痛苦的,比如生病,比如无力等等。所以当我们被社会文化不断干预得越来越多,那么就越来越难以真地接受平庸了。很多人觉得自己想要追求精神领域的进步,其实也只是对自己无聊的一种娱乐而已。所以总会有人开口就问,你是学什么的,你看什么书,你什么体系,师父是谁等等。这种完全的套路化的逻辑体系,就说明了人们把什么都当作是一种娱乐、竞技。因为你明显地知道,如果我学习的,我跟随的主子,比你的厉害,被更多人认识,那么我就好像更容易成功似的。 因此从娱乐业学习了精髓的宗教、灵修等等,其中的大师就像是在一个个房间里接客的服务人员,不断地争抢着头牌的位置。每个人都努力投客户所好,学习各种技能。比如最近我又看到一个新的心理专家(李中莹,最近投流很多),他可以回答你任何关于情绪的问题,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像极了舞台上的小丑。当你问他为什么我的父母不喜欢我的时候,他说你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非常果断,斩钉截铁,似乎提问者自己变成了小丑。 我想这种风格很像南怀瑾开创的大师风范,走路带风,智慧无边,微笑蔑视,不清不楚。人们太习惯于了在表演欲下掩盖着的娱乐,不管是作为娱乐主还是作为娱乐从,或者也可以互换身份。但是人们就是无法再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自己做出各种可笑的、严肃的、自以为是的行为和选择的动机是什么。大家都在忙于表达,忙于学习,忙于找方法,忙于证明自己。但是大家看不到了,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甚至也看不到简简单单的现实生活。 在一个人的头脑中充满了娱乐、分心、知识、方法、目标的时候,一切真实都只可能离你远去。

0 阅读:1
四季之爱

四季之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