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陈国公主墓•錾花银靴,凤首有“翠毛”
坚持走路
2025-01-26 15:05:10
【錾花银靴】
辽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一套2件 ,前高37.5厘米,后高25.6厘米,口长26厘米,宽10.2厘米,底长29.2厘米,前宽9.6厘米,后宽7.6厘米,靴面前高9.2厘米,后高5.2厘米。
此靴专为殓葬而制,形制与生活中实用的靴相同,只是生前和死后所用的材料不同。
由靴靿、靴面、靴底三部分组成,靴靿两侧各錾刻两只飞凤,展翅上飞,长尾下垂,凤首有“翠毛”,线条柔媚娴熟,周边饰有变形的云纹;靴面各饰一长凤尾,周边也饰有卷云纹。
錾花银靴用厚0.05厘米的薄银片仿照靴的实物做成,银靴錾花纹为鎏金。
亲眼见到陈国公主的鎏金银靴,必然联想到辽宁西部著名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和裸胸女陶像足下的短靴,必然联想到红山文化的发祥地内蒙古赤峰市;辽陈国公主墓所在的通辽市柰曼旗,恰与旗西的赤峰市相邻,巧与旗南的牛河梁相望,三地相连线酷似一个等边三角形,其三个边长的直线距离均不过 150 公里。迄今 6000 年前的红山文化发祥地、5500 年前牛河梁裸胸女陶像足下的短靴、1000 年前的陈国公主足下的鎏金银靴,共同构成了红山文化核心区,共同见证了皮靴历史的源远流长。
从辽西裸胸女陶像足下的短靴造型,到新疆楼兰美女足下的翻毛皮靴;从甘肃彩陶壶上的翘头靴造型,到青海精美的彩陶靴;从战国赵武灵王的皮靴引进,到唐代的乌皮六合靴,再到辽代陈国公主足下的鎏金银靴,皮靴从它的发祥地历经 5000年的岁月沧桑又回到了它的发祥地。从裸胸女陶像足下的短靴造型,蜕变为精美的鎏金银靴,达到了皮靴发展的顶峰。尽管鎏金银靴是贵族的陪葬品和精美的艺术品,但它毕竟从现实中来,从生活中来,而现实生活中的皮靴更是异彩纷呈。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靴,胡履也取便于事,施于戎服”;又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靴者,盖古胡服也。昔赵武灵王好胡服常服之,其制短靴黄皮,闲居之服”;再据《辽史》记载,“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纵马于野,有事而战,彍骑介夫,卯命辰集。”可见,靴是包括内蒙古在内的辽阔北方少数民族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
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引进“胡服骑射”之后,皮靴也受到中原士大夫阶层的广泛喜爱,进而成为统治阶级和贵族妇女的足下之履。契丹女人也善射猎,故也着长筒皮靴,腰间系带,上挂琥珀、水晶等饰件,无不反映出北方游牧少数民族女性的服饰特性,也是陈国公主足着鎏金银靴的渊源所在。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