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花间集》,曾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选集
坚持走路
2025-01-27 15:55:52
【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编 一O卷
明正德十六年(1521)陆元大刻本
正德十六年(1521)陆元大翻刻本,简称陆本,十卷。以南宋晁谦之刻本为底本翻刻,而对晁本错误之处有所校正。
唐末温庭筠是初期词坛上的第一位大作家,也是大音乐家,他的词若明若昧,以绮靡侧艳为主,居“花间派”之首。
“花间派”在五代词坛影响显著,以直率浅显为戒,以深邃曲折、迷离悄恍为宗。
此篇为温庭筠《菩萨蛮》,语言精美,构思巧妙。词人由闺妇初醒开篇,继之以“懒起”“梳”“迟”,再至照“镜”“花面相交映”之自我欣赏,皆为描写闺怨之情。
《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集中收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共500首,分10卷。
18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蜀无涉外,其余15位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后蜀。或生于蜀中,或宦旅蜀中,他们是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敻、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
这批后蜀词人刻意模仿温庭筠艳丽香软的词风,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间词派。
填词风气,在晚唐五代已十分普遍。唐代文人为避乱纷纷入蜀,填词风气也由中原带入后蜀。唐末五代填词风气最盛、成就最高的地方首称后蜀,次称南唐。
编者赵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迹不详。据欧阳炯《花间集序》,此集当成书于后蜀广政三年(940),其时赵崇祚为卫尉少卿。
在1900年敦煌石室藏《云谣集》发现之前﹐《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选集。
《花间集》得名于集中作品内容多写上层贵妇美人日常生活和装饰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这些词作都是文人贵族为歌台舞榭享乐生活需要而写。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眉眼传情,当筵唱歌,辞藻极尽软媚香艳之能事。
《花间集》现存最早的是南宋的几个刻本。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晁谦之建康刻本(P3),也是现存最早的《花间集》版本。
晁谦之,字恭祖,他的从兄晁补之是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
晁谦之校刻的这个本子现在已经是孤本,藏在国家图书馆。
属于这个系统的本子重要的有明正德辛巳吴郡陆元大重雕本,订正晁本误处不少(根据李一氓的《花间集校》校记)。明万历八年(1580)茅一祯刻本、万历三十年(1602)玄览斋刻本、天启四年(1624)锺人杰刻本都属于这个系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