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篮山楚王墓乐舞俑,“翘袖折腰之舞”
坚持走路
2025-02-24 15:56:18
P1-5,徐州博物馆
P6,南京博物院特展
P7-11,来源于网络
【驮篮山楚王墓乐舞俑】
驮篮山乐舞俑,再现了西汉楚国宫廷乐舞的场景。
俑分舞俑和乐俑两种——
[一R] 舞俑有单袖上举搴袍舞俑和双袖上举身姿呈“S”形舞俑,前者舞姿典雅含蓄,后者舞姿热烈奔放;
[二R] 乐俑表情专注,正专心于乐器演奏,有抚瑟、吹奏、打击等各种不同的姿势。
史载刘邦宠姬戚夫人擅为“翘袖折腰之舞”,徐州出土的这些舞俑表演的应是当时流行的这种楚舞。
西汉时期的楚王,生前显贵一方,死后也要藏风聚气,占山为王,利用山体开凿玄宫,依山为陵,穿山而藏,共修建了十二座王陵,每一座都有着其独特魅力。
驮篮山西汉楚王陵,位于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王庄村以东的驮篮山南麓,山上有两座汉墓,均为横穴崖洞形制,同茔异穴,间隔140米,西侧的一号墓为楚王陵,东侧的二号墓为王后墓(P7-11)。
一号墓全长57.34米,由墓道、甬道以及主室三个部分组成。墓道长26米、宽4.6米,向下倾斜20°,墓道的尽头为甬道,长17.22米、宽2米、高2米,填充5组每组4块共20块塞石,每块塞石长3米、宽高均1米,重10吨,塞石上有盗墓贼凿刻的“牛鼻孔”。甬道两侧凿出3对6间侧室,两两相对,尽头为主室,有前堂、后室、侧室、厕所、浴室等,室内面积199平方米。
考古发掘时,该墓早已被盗,陪葬品所剩无几,仅出土陶俑、陶金饼、铠甲片等若干,但铠甲片的出现,说明了一号墓墓主为男性。结合墓葬规模和形制,此处应是一座西汉早期的楚王陵。
二号墓的形制与一号墓基本相同,但甬道稍短,仅10.58米,比一号墓短了将近7米,主室面积也略小,为187平方米,共11间,应是楚王后墓。
驮篮山摆脱了竖穴岩坑石室墓的影响,墓道两侧已看不到壁龛或附属建筑,是徐州地区横穴崖洞墓的定型之作。该墓的墓顶设计水平超一流,有四角攒尖顶、盝顶、两面坡顶,可以说汉代所有房顶形制在这座墓里都能见到。
由于塌方,驮篮山两座大墓的墓门已被水泥彻底封死,不知何年何月何时才能再次打开?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驮篮山西汉楚王陵虽然严重被盗,但一号墓出土的乐舞俑组合却非常完整,有跪坐抚琴状的抚琴俑、跪坐吹奏状的吹奏俑、跪坐敲击状的打击俑和舞俑等。
这些陶俑的再现,反映了汉代工匠高超的审美意趣和炉火纯青的雕塑技艺,成为汉代多姿多彩舞蹈艺术的永久定格。
(文字来源于网络)
徐州博物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