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仪式前,有人叫嚷:他一个哑巴,没立过军功,凭啥授衔?不料,这哑巴

秋水共长 2025-05-11 01:01:21

1955年,授衔仪式前,有人叫嚷:他一个哑巴,没立过军功,凭啥授衔?不料,这哑巴不但被授予少尉军衔,病逝后,又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墓。刻姓名时,同志们直挠头皮:给他刻什么呢? 八宝山革命公墓东区四墓台有座特殊墓碑。 碑文上只刻着两个大字"哑巴",生卒年写着"?-1983",碑身嵌着红五星和八一勋章浮雕。 这位聋哑红军战士的传奇要从1935年大渡河畔说起。 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大队的战士肖士杰在河边巡逻时,发现个可疑的壮年汉子。 这人衣衫褴褛,脸上沾着煤灰,问话只会"啊啊"比划。 保卫干事马堂贵怀疑是奸细,用草绳捆了关在柴房。 两天观察发现是真聋哑人,解开绳子要放他走,这人却扑通跪地磕头,抓起扁担往肩上扛。 炊事班长看他实诚,请示上级收下了这个特殊兵。 从此行军队伍里多了个背黑锅的哑巴,铁锅把肩膀磨出老茧,行军时锅底晃荡着撞屁股。 夹金山雪坡陡得能摔死骡子,哑巴背着百十斤的炊具箱深一脚浅一脚。 炊事班新兵小李脚底打滑,连人带锅往悬崖歪,哑巴蹿上去用脊梁顶住,接过铁锅绑在自己背上。 这口行军锅后来挡过弹片救过命,锅底留着三个凹坑。 过草地时马堂贵掉进沼泽,眼看泥浆漫到胸口。 哑巴解下铁锅倒扣在泥潭边,踩着锅底当跳板,甩出麻绳套住马堂贵胳膊。 七个战士喊着号子拽绳子,硬是把人从阎王殿拉回来。 马堂贵后来见人就说:"当年我捆过他,他倒救了我命。" 延安杨家岭炊事班,哑巴和张思德成了好搭档。 张思德拿烧火棍在地上教他写字,哑巴学会画五角星和"红军"俩字。 有年冬天哑巴脚后跟冻裂口子,张思德半夜跑二十里地找老乡讨土豆,捣成糊糊给他敷伤口。 张思德牺牲那年,哑巴蹲在炭窑废墟上三天没吃饭。 后来每逢清明,他总往坟头摆野花,直到部队撤离延安。 1955年评军衔,有人嘀咕:"哑巴没打过仗能授衔?" 彭绍辉将军拍桌子:"过雪山背行军锅的不是他?过草地救人的不是他?给张思德守坟的不是他?" 授衔那天,哑巴摸着少尉肩章直掉眼泪,把那枚三级八一勋章捂在胸口睡了三宿。 1983年哑巴走完人生路,遗物清点惊呆众人。 褪色的八角帽藏着张泛黄字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哑巴,红军",针线包收着六枚勋章,搪瓷缸底刻着"1942延安造"。 最扎眼的是那双将校皮鞋,鞋底磨得锃亮却从没上过脚。 2021年清明,八宝山公墓管理处在核对烈士信息时犯了难。 碑文上的"哑巴"显然不是真名,查询军史档案只找到零星记载。 工作人员翻遍资料,在解放军出版社《难忘的征途》中找到线索:1935年6月,红一军团收留聋哑挑夫,长征中屡立奇功。 2023年8月1日,军事博物馆推出"无声的丰碑"特展,哑巴的行军锅和羊皮袜成为焦点展品。 参观者发现玻璃柜里有张泛黄奖状,上面写着:"奖给炊事班模范战士哑巴同志——1943年边区大生产运动"。 2024年清明节,退役军人事务部开展"为无名英烈寻亲"活动。 四川泸定县传来消息,当地县志记载1935年有个哑巴炭工失踪,特征与红军老战士吻合。 虽然最终未能确认身份,但工作人员在烈士档案补充栏写下:"他或许没有名字,但历史和人民永远记得——中国工农红军聋哑战士。" (信息来源: 人民网 2021年4月5日《八宝山公墓为无名烈士寻亲》 解放军报 2023年8月2日《军事博物馆推出"无声的丰碑"特展》 中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 2024年4月3日《"为无名英烈寻亲"活动取得阶段性进展》)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秋水共长

秋水共长

秋水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