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一个地主婆变卖了所有家产,支持儿子抗日。几年后,地主婆看到报纸上儿子

秋水共长 2025-05-11 03:13:05

1932年,一个地主婆变卖了所有家产,支持儿子抗日。几年后,地主婆看到报纸上儿子牺牲的消息,她含泪道:“我的儿子是抗日死的,死的值!” 上世纪三十年代东北沦陷时期,通化县有个叫王凤阁的富家子弟,原本可以过安稳日子,却偏偏要豁出身家性命跟日本人死磕到底。 这人干起事来真是下血本,硬是靠着全家人砸锅卖铁凑出来的家底,拉起了一支让鬼子头疼的抗日队伍。 要说这王凤阁家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 九一八事变那阵子,日本人占了通化县城,街面上到处是哭爹喊娘的逃难百姓。 王凤阁看着心里直冒火,回家就跪在老母亲跟前说要变卖家产打鬼子。 他娘王毕氏是个明白人,抹着眼泪把祖辈攒下的家当全掏了出来,连带着亲戚家的十一间房产、金银首饰都折算成了抗日经费。 不过日本人查得严实,钱怎么变成枪炮子弹可是个难题。 这老太太想了个绝招,派人买来猪大肠猪肚子,把子弹藏在里面,再抹上猪粪充作没洗干净的猪下水。 这招真管用,日本兵闻着臭烘烘的货色捂着鼻子就放行。 靠着这些暗度陈仓的物资,王凤阁在红土崖拉起六百来号人的队伍,里头有伐木工出身的壮汉子,也有戴眼镜的教书先生。 到了1932年5月,这支队伍正式编成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 当月他们就端了柳河县城,把伪县长吓得鞋都跑掉了。 砸牢房放犯人,烧档案毁衙门,老百姓看得直叫好,当天就有两百多号人报名参军。 这仗打完,王凤阁带着人在通化、临江几个县交界的山沟里安营扎寨,修暗堡挖地道,连做衣服的缝纫铺、造手榴弹的铁匠炉都支棱起来了。 要说这山里的日子是真苦,王凤阁娶了个女战士当媳妇,生了个叫小金子的儿子。 这小娃娃打生下来就没吃过几顿饱饭,饿得他娘都没奶水喂。 战士们拿豆腐渣拌高粱面糊糊喂他,谁要是得了块饼子,准是掰碎了塞进孩子嘴里。 四岁的小金子成天跟着队伍东躲西藏,玩的都是子弹壳炮弹皮,倒把胆子练得比大人还壮实。 日本人恨王凤阁恨得牙痒痒,悬赏抓不到人就使阴招,把他丈母娘一家子都逮了去。 王凤阁当着众人面把劝降信撕得粉碎,放话说就是把亲娘老婆都抓去,也甭想让他低头。 逼急了的鬼子调来重兵,在山里围剿了整整五个月,把经营多年的暗堡山寨全给端了。 1937年开春那场仗打得惨烈,王凤阁带着队伍和日伪军硬拼了三天三夜。 撤到六道沟大南岔时,他胳膊腿都中了枪,让日本人逮了个正着。 这帮畜生把他押到通化县城,用铁钉子把手掌钉在磨盘上审问,还假模假样在酒楼摆宴席劝降。 王凤阁一脚踹翻酒桌,指着汉奸鼻子骂他们是卖祖宗的败类。 最让人心疼的是四岁的小金子,饿得前胸贴后背也不接鬼子递来的饼干,扯着嗓子喊不吃仇人的东西。 临刑那天,刽子手想让王凤阁跪下,他梗着脖子硬是不弯腰。 小金子用小手给妈妈擦眼泪,嘴里说着不怕不怕。这一家三口挺着脊梁骨倒在柳条沟的刑场上,消息传到青岛,王老太太攥着报纸老泪纵横,咬着后槽牙说儿子死得值当——这话传到关东大地,不知让多少铁骨汉子红了眼眶。 要说这家人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好钢用在刀刃上。 王凤阁把祖辈积攒的家业全换成了打鬼子的本钱,自己落得个家破人亡,可东北的老百姓记了他八十多年的好。 前些年通化市重修烈士陵园,特意把王凤阁一家三口的衣冠冢修得庄严肃穆。 2023年清明那会儿,有记者拍到王凤阁的孙子带着重孙子来上坟,小娃娃跪在墓前奶声奶气背课文,背的正是太爷爷打鬼子的故事。 信息来源: 中国军网《抗日英烈王凤阁:白山黑水间的忠魂》(2021年4月5日) 人民网《通化市举行王凤阁烈士牺牲86周年纪念活动》(2023年3月27日) 央视纪录片《东北抗联记忆》第三集(2022年9月3日首播) 吉林省档案馆《辽宁民众自卫军抗战档案汇编》(2019年出版) 新京报《四世同堂祭英烈:王凤阁后人清明扫墓》(2023年4月5日)

0 阅读:45
秋水共长

秋水共长

秋水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