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字迹无人能看懂,请来专家辨认,发现内容也离题千里,

秋水共长 2025-05-11 01:57:12

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字迹无人能看懂,请来专家辨认,发现内容也离题千里,最后只得了6分,可他却被211大学破例录取,然而没过多久,教他的老师就说:“这样的学生,我教不了。” 2009年夏天,四川绵阳的高考阅卷现场出现了一件稀罕事。 有个考生的语文作文通篇用甲骨文写成,字迹歪歪扭扭像蚯蚓爬,阅卷老师瞅了半天愣是一个字没认出来。这事儿一传开,整个教育圈都炸了锅。 这个考生叫黄蛉,是绵阳南山中学的复读生。 这小子从小就跟别人不一样,别的孩子放学打弹珠,他蹲在村头古庙里研究青铜器上的花纹。 初中那会儿迷上了甲骨文,整天抱着一本《说文解字》当宝贝。 要说这孩子也是真能耐,没老师教没培训班,硬是靠着旧书摊淘来的资料自学了七百多个甲骨文字。 高考那天,黄蛉在作文纸上耍了个大胆——用甲骨文、金文掺着小篆写了篇《熟悉》。 结果阅卷组请来古文字专家连夜翻译,发现文章内容跟题目八竿子打不着。 最后这篇惊世骇俗的作文只得了6分,总分428分连三本线都没够着,按说这成绩只能去工地搬砖,可人家偏偏走了狗屎运。 当时媒体正愁没新闻,这事儿立马被炒成"天才少年怀才不遇"。 四川大学闻着味儿就来了,搞了个"三本跳一本"的特招计划:先让黄蛉在锦城学院读两年,考核过关再进川大本部。 为显重视,学校还把退休的甲骨文泰斗何崝教授请出山,每周两次给他开小灶。 头两年黄蛉确实争气,专业课门门优秀,还拿了奖学金。 2011年顺利升入川大本部,眼瞅着就要走上人生巅峰。谁知这小子得意忘形,在接受《成都晚报》采访时嘚瑟:"我现在不光研究甲骨文,《文心雕龙》都能倒背如流,最近还琢磨中医五行呢!"这话传到何教授耳朵里,老爷子当场拍了桌子。 何教授第二天就递了辞呈,撂下狠话:"我教了四十年书,没见过这么飘的学生!让他静心搞研究,他倒好,整天上报纸当网红。古文字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学问,哪容得下这种花花肠子!"这事儿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川大怎么劝都没用,最后只能换导师。 打那以后黄蛉就蔫了,手机长期关机,校园里也见不着人影。 有人说他在准备考研,有人说他转行做直播,还有传言说他去深圳跟着父母做生意了。 2023年有记者去川大打听,校方只说"该生已毕业",具体去向成了谜。最近两年倒是有人在知乎上见过个ID叫"青铜小蛉"的账号,发过几篇甲骨文科普帖,不过真假难辨。 要说这事儿给教育界上了生动一课:老祖宗讲"伤仲永"不是没道理,捧得越高摔得越狠。 现在有些家长总想让孩子走捷径当神童,要我说啊,饭得一口口吃,路得一步步走,拔苗助长的事儿干不得。就像咱老话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可要是镀金的,迟早得掉色。 信息来源: 搜狗百科《黄蛉("甲骨文考生"黄蛉)》 2024年12月21日发布 网易订阅《"甲骨文考生"黄蛉,被川大破格录取,导师:宁愿辞职,也不教他》 2022年11月19日发布 四川大学教务处2011年公开声明 《成都晚报》2011年11月3日第A12版教育新闻

0 阅读:61
秋水共长

秋水共长

秋水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