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李奇微为了切断志愿军后路,派出了精锐——187空降团,在志愿军后方空降了两个连的特种兵,可不料,却遇上唐满洋率领的饿了三天的一个排。 1951年5月的朝鲜战场,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已经打到最南端。 566团作为前锋部队一路猛冲,愣是拿下了汉城东边的小理山。 这地方可不得了,正好卡在美军第七师和韩军第二师的联络线上,就像一把尖刀捅进了敌人的腰眼。 李奇微这老狐狸听说后倒是不慌不忙,他早看出志愿军的后勤跟不上了。 果不其然,这头刚占住山头,566团就碰上了大麻烦——每个连只剩四五十号人,子弹手榴弹见了底,补给线断了整整三天。 美国佬抓住这个空当,把压箱底的精锐187空降团派出来了。 5月20日天擦黑的时候,运输机嗡嗡声贴着山头飞过去。 唐满洋抬头一看,满天都是白花花的降落伞,像下饺子似的往580.7高地上飘。 这位代理连长当时心里直打鼓,自己手下就剩个排的弟兄,还都饿得前胸贴后背。 要说这老唐打仗确实有门道,他带着人往树林子里一猫,把光秃秃的山顶留给美国兵。 这招可太绝了——山底下全是烂泥巴地,坦克装甲车开不上来,美国大兵穿着大皮靴在泥地里直打滑。 最要紧的是那挺郭留诺夫重机枪,老唐当宝贝似的藏着掖着,就等着关键时候给敌人来个狠的。 暴雨说来就来,浇得人睁不开眼。 美国兵架迫击炮的钢板刚摆上,雨水混着泥浆就往下淌。 两边的志愿军战士攥着手雷蹲在树后头,这手艺还是当年打小鬼子练出来的。 老唐趴在机枪后头,手指头冻得发僵,眼睛却死死盯着山下晃动的钢盔。 突然两边树林子里炸开了花,手雷跟不要钱似的往下砸。 美国兵被炸得直往中间挤,正好撞上郭留诺夫重机枪的枪口。 这铁家伙突突起来像过年放鞭炮,子弹扫过去就跟割麦子似的倒下一片。 趁着这阵乱劲,老唐带着人连滚带爬往外冲,可身边弟兄眼瞅着越来越少。 等撤到安全地方清点人数,大伙儿鼻子都酸了——扔手雷的兄弟十个里头死了八个。 那挺立了大功的重机枪也没法带走,硬生生留在了泥水里。 不过这场仗打完,美国人的包饺子计划算是彻底泡汤。 566团后来撤下去整编,整个师拼拼凑凑才凑出个团的人马。 可这帮铁打的汉子没闲着,转头又在铁原战场上跟敌人较上了劲。 要说唐满洋这老哥也是个神人,七十多岁了还能把手榴弹扔出六十米,把年轻战士惊得直竖大拇指。 日子一晃到了2019年,北京军事博物馆搞抗美援朝特展,唐满洋那挺郭留诺夫重机枪的复制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老爷子拄着拐棍站在展柜前,盯着机枪看了老半天,嘴里念叨着:"要是能带回来该多好..." 2021年清明节,央视军事频道播了段采访。 九十一岁的唐满洋坐在轮椅上,胸前勋章擦得锃亮。 记者问起当年那场雨夜突围,老人突然挺直腰板:"我那帮兄弟个个都是好样的!"话没说完,眼泪就在皱纹里打转。 2023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当天,唐满洋在河北老家安详离世。 军区派人送来花圈,挽联上写着"孤胆铁血守阵地,赤胆忠心照山河"。 村里后生们都说,葬礼那天山头飘着细雨,跟1951年那晚一模一样。 信息来源: 中国军网《铁原阻击战中的"钉子连"》(2020年8月3日) 央视军事频道《老兵唐满洋:雨夜突围记》(2021年4月5日) 新华社《抗美援朝老战士唐满洋逝世》(2023年10月26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文物图录》(2019年10月版)
1951年5月,李奇微为了切断志愿军后路,派出了精锐——187空降团,在志愿军后
秋水共长
2025-05-11 03:33:2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