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与白术:一燥一补,运脾有玄机
一、天地生药性:同源异质的本草密码
《本草乘雅半偈》载:"术分苍、白,犹天地分阴阳"。两者虽同属菊科,却因生长环境迥异禀赋不同。白术多栽培于沃土,得坤土之精,故《本草崇原》言其"得中土冲和之气";苍术野生于山岩,承乾阳刚烈之性,《本草备要》谓其"禀天地燥烈之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揭示根本差异:"白术甘温,补脾胃之正气;苍术辛烈,逐脾胃之湿邪"。此一语道破二者核心区别:白术为守中之臣,苍术为开路之将。
二、性味功效辨:四气五味中的攻守之道
(一)异同总览
鉴别要点
白术
苍术
性味
甘苦温,守而不走
辛苦温,走而不守
归经
脾、胃(《雷公炮制药性解》)
脾、胃、肝(《本草经疏》)
核心功效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辟秽
经典比喻
"如春雨润土"(《药品化义》)
"如秋阳曝湿"(《本经逢原》)
(二)经典配伍中的君臣之道
补中益气汤(李东垣方):白术配黄芪,取"土中升清"之义;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苍术配厚朴,行"燥土化浊"之功;
二术并用之妙:《丹溪心法》治湿滞中焦,常以白术健脾为君,苍术燥湿为臣,谓"犹稼穑需日照雨润"。
三、临证选择诀:六纲辨证中的用术心法
(一)虚实辨证
脾虚夹湿:白术15g+茯苓12g(四君子汤法)
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治小儿脾虚泄泻,必用白术培土生金。
湿盛困脾:苍术10g+厚朴9g(平胃散法)
朱丹溪治湿浊中阻之脘痞,强调"非苍术不能开其壅塞"。
(二)表里之别
外感湿邪:苍术配羌活(九味羌活汤法)
《此事难知》载:"苍术能径入太阳经,驱表湿如扫帚除尘"。
内伤湿滞:白术配泽泻(枳术汤法)
张仲景治"心下坚,大如盘",取白术健脾化饮之能。
(三)特殊病机
胎动不安:白术配黄芩(安胎饮法)
《医学入门》云:"白术为安胎圣药,取其培土载物之性"。
夜盲症:苍术单味研末(《圣惠方》法)
唐代《千金翼方》记载苍术"治雀目至暮无所见",现代可用于维生素A缺乏症。
四、古今名案鉴:医林高手的用术艺术
(一)叶天士妙用二术
《临证指南医案》载肿胀案:患者面黄跗肿,叶氏以白术30g健脾为君,佐苍术6g为导,喻为"大禹治水,疏导与固堤并用"。
(二)傅青主安胎奇方
《傅青主女科》泰山磐石散:重用白术24g安胎,配少量苍术3g,取其"燥土而不劫阴"之妙,治滑胎堪称一绝。
(三)蒲辅周抗疫良方
1960年代防治湿温疫病,蒲老创"三仁汤"加苍术,取其"芳香化浊,避秽驱瘟"之功,此乃活用《松峰说疫》之智。
五、用药禁忌察:误用伤正的警示录
阴虚火旺者慎用苍术:《医宗必读》警示"苍术若误投于骨蒸劳热,犹抱薪救火";
气滞胀满者慎用白术:《本草通玄》指出"白术守而不走,中满者用之反增痞塞";
特殊配伍禁忌:《本草经集注》记载"二者皆反桃李大蒜,青鱼尤忌"。
术有专攻,妙在辨证
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精辟总结:"白术补脾,苍术运脾,补运之间,天地之道备矣"。临证如用兵,白术犹如守城良将,苍术恰似先锋锐卒,二者或分或合,存乎一心。今人若能参透《黄帝内经》"气味合而服之"之旨,自可于健脾祛湿法中,得见岐黄大道之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