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胆腑瘀阻,孙思邈通胆第一方,把瘀浊排到体外去   中医认为,胆主疏泄,与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8-08 11:13:42

胆结石,胆腑瘀阻,孙思邈通胆第一方,把瘀浊排到体外去   中医认为,胆主疏泄,与胆汁的排泄、消化功能密切相关; 可是大多数胆结石的人,胆腑被结石阻塞,胆汁排泄不畅,要么右上腹隐痛,要么吃点油腻就胀,严重时甚至绞痛难忍 —— 归根结底,就是胆腑瘀阻了。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流传上千年,通胆、排石、消瘀十分厉害的方子,就是 —— 利胆汤(后世在其基础上化裁); 【方组】茵陈、栀子、大黄、郁金、金钱草、甘草。   对于胆结石患者,有以下 3 方面的作用: 一、疏肝利胆,协同助胆 肝与胆相表里,肝气的疏泄直接影响胆腑功能;若肝气郁结,胆气也会随之不畅,加重胆汁瘀滞。   利胆汤通过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使肝气条达、胆气通畅,肝与胆相互协同,共同促进胆汁排泄,有助于改善因肝胆不和导致的胁肋胀痛、口苦等症状。 二、清热利湿,畅通胆腑通道 中医理论中,胆主藏胆汁,其通畅与否对消化功能至关重要。 湿热、瘀浊易阻塞胆腑,胆汁排泄受阻,日久凝结成石,使人出现腹胀、恶心、右上腹疼痛等表现。   利胆汤以茵陈为君药,清利肝胆湿热、促进胆汁分泌;金钱草清热通淋、化石排石;郁金行气解郁、活血利胆。三者配伍,可有效清除湿热、化解瘀浊,恢复胆腑的通畅,使胆汁得以正常排泄,从而减少结石形成的 “土壤”。 三、通腑泻浊,排出胆内瘀石 胆腑瘀阻日久,易生瘀热,热与湿结、与石相搏,加重阻塞。 利胆汤中的栀子苦寒,清泻三焦之火,助茵陈清热利湿;大黄苦寒,通腑泻下,既能直接排出肠道积滞,又能 “釜底抽薪”,促进胆汁排泄,推动结石下行。二者相伍,加强清热泻浊之力,使胆内瘀石随胆汁、粪便排出,胆腑得以安宁,有助于改善因结石阻塞导致的绞痛、黄疸等情况。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用户59xxx98

用户59xxx98

1
2025-08-08 13:49

唉,胆结石为什么西医如何 符合适应症范围,都会连胆一块儿切掉呢? 第一,胆总管儿比较狭小,胆结石如果从这里排出几乎都会被卡住,一旦卡住最终的结果是死亡,而且死的很惨。 那么西医为什么不把结石取出,把胆囊留下来?因为仅仅去除结石,复发率高达90%以上,而且胆囊癌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上百倍。 不知道,用上面的方子会不会造成胆中管嵌顿?如果排时比较成功的话,关于胆囊癌的发病率,有没有相关的数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