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塞流涕到底是外感还是内伤?
1. 鼻塞、流鼻涕不只是感冒这类外感病会有,身体虚弱等内伤病也可能出现,得从原因、怎么区分、用什么药三方面弄清楚,不然容易治错。
2. 外感引起的鼻塞流涕,大多是因为外界的致病因素(尤其是风寒)入侵,属于身体表面的实证,常伴有怕冷发热、咳嗽、出汗少、嗓子发红等症状。
3. 内伤引起的鼻塞流涕属于虚证,常伴有不想吃饭、爱出汗、脸色发白等身体虚弱的表现,主要和先天体质差、后天照顾不当、乱用药有关。
4. 先天体质差可能是因为父母身体弱遗传的、妈妈怀孕时乱吃药或饮食不当、早产或双胞胎导致先天营养不足等;后天照顾不当多是因为穿得太暖出汗多、挑食偏食、乱补营养、吃太多零食伤了脾胃,导致肺和脾的功能变弱,身体抵抗力下降。
5. 乱用药是很重要的原因,比如错把内伤当外感,用发汗药过度出汗伤了身体阳气,或者乱用抗生素、激素打乱身体内部环境,降低抵抗力,导致鼻涕一直流。
6. 古代名医李东垣就提醒过,把身体虚弱引起的鼻塞流涕当成外感实证来治,会加重病情,伤害健康。
7. 区分这两种情况,要结合病史、全身症状、季节、口腔检查综合判断,善于辨证的医生能清晰分辨是外感初起的问题还是内伤久虚的状况,而辨证不够细致的医生则容易出现误诊。
8. 内伤鼻塞流涕的治疗原则是补气血、增强抵抗力、去除病邪,常用黄芪、党参等补气血的药为主。
9. 鼻鼽是常见的内伤问题,表现为鼻塞流清鼻涕很久不好,还爱出汗、不想吃饭,这是因为肺和脾的功能弱,身体抵抗力差,用鼻鼽汤(含黄芪、党参、白术等)治疗,不能用发汗解表的药。
10. 新生儿鼻炎如果是因为穿得太暖出汗多伤了阳气、寒气在体内没排出去引起的,不是细菌感染导致的,用抗生素没用,把细辛、川芎等药敷在囟门(头顶前部的柔软部位)能温养阳气、散寒通鼻。
11. 新生儿鼻炎敷囟门能起效,是因为囟门下面的督脉主管身体阳气,药物能激发阳气、赶走寒气、通鼻子,而且头上的上星穴和鼻子相通,这种方法简单又有效。
12. 鼻鼽和鼽嚏虽然都有流鼻涕的症状,但不是一回事,要区分开:鼻鼽主要是长期流清鼻涕、爱出汗;鼽嚏更多是突然打喷嚏、流清鼻涕,和过敏等因素关系大,临床要注意区分。
13. 长期咳嗽又鼻塞流涕的“爱生病的孩子”,多是因为肺和脾的功能弱、免疫力低,常伴有爱出汗、吃饭少、脸色差等,要用补气血、去邪的经验方(含黄芪、党参、款冬花等),不能乱用力消炎、发汗的药。
14. 长期咳嗽伴流涕的调理,要同时补肺和脾的气血(用黄芪、党参)、润肺化痰(用杏仁、冬瓜子)、补气血和阴液(用麦冬、枸杞子),以及通鼻散寒(用细辛、辛夷)。
15. 除了鼻鼽、新生儿鼻炎、长期咳嗽,爱出汗、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问题中,也可能出现内伤引起的鼻塞流涕虚证。
16. 临床上必须严格区分外感和内伤鼻塞流涕是实证还是虚证,避免乱用伤害身体或过度补养的药,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