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自从中国对美国船只进行收取特别港务费以来,从美国到中国的货物到中国港口的美国船只

自从中国对美国船只进行收取特别港务费以来,从美国到中国的货物到中国港口的美国船只,为了逃避停靠特别港务费,他们有了新办法。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中国对美国船只征收特别港务费的政策一落地,就给美国船运公司的账本来了记实打实的重拳,这拳重到让他们立刻放弃了“直来直往”的老路子,转而琢磨起“曲线进港”的门道,毕竟在真金白银面前,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坐看成本凭空暴涨。 2025 年 4 月,美国借着所谓的 “301 调查”,宣布要对中国公司的船、中国造的船收高额港口费,说是要护着自家造船业,其实就是想搞贸易限制。 中国哪能吃这个亏?10 月 14 号,交通运输部直接出台新规,对等反制 。 只要是美国公司的船、美国运营的船、挂美国旗的船,或者美国造的船,来中国港口都得交 “特别港务费”。 而且这费用一年比一年高,2025 年每吨收 400 块,到 2028 年直接涨到 1120 块,一艘船一年最多要交 5 次,算下来可不是小数目。 新规生效第一天,美国美森航运的 “Manukai” 号货轮就撞了枪口。这船从美国长滩港出发,装了两千多个集装箱的电子产品和机械零件,13 号晚上到了宁波港,卸货墨迹到 14 号凌晨,正好赶上新规生效。 港口一算账,这船净吨位 11149 吨,按 400 块一吨收,刚好 445 万 9600 块,四舍五入就是 446 万,一分都不能少。 美森公司没办法,不交钱不让离港,只能捏着鼻子把钱交了,后来还跟媒体抱怨,说差一点就掏 448 万,港口就抹了个零头。 更惨的是它的姊妹船 “Matson Waikiki” 号,停靠上海港的时候,直接被收了 1209 万,这可不是小钱,一艘船跑一趟国际航线的利润本来就有限,凭空多掏几百万,谁扛得住? 这一下整个美国航运圈都炸了锅。有行业机构算过,现在美国船来中国港口,单次停靠的费用平均得近 200 万美元,全球受影响的船得有一千八百多艘,一年下来光这笔费用就得增加 32 亿美元。 船运公司都是生意人,哪能坐看钱打水漂?直航中国的路子明显走不通了,他们转头就琢磨起 “曲线进港” 的法子 —— 既然美国船不能直接来,那就绕路先去第三国港口,换艘非美国籍的船再运过来。 韩国釜山港就成了最大的 “接盘侠”。以前那些直奔上海、宁波的美国巨轮,现在齐刷刷地调转船头往釜山跑。 丹麦马士基是航运界的巨头,一看 “Manukai” 号的下场,立马下令把原本要运到宁波的货,全改在釜山港卸货;德国赫伯罗特更干脆,直接取消了挂靠宁波港的计划。 釜山港本来没做什么,凭空捡了个大便宜,以前冷清的码头现在排起长队,全是本该去中国的美国船。这些船把货卸在釜山,再找那些跟美国没关系的船转运到中国,虽然多了道手续,但比交几百万港务费划算多了。 有人算过这笔账,像美森航运的船绕去釜山中转,虽然得多花两天时间,每吨货还要加 30 美元的中转费,总成本得上升 18% 到 25%,但跟 446 万的港务费比起来,还是省了一大笔。 而且这费用还在涨,要是等到 2028 年每吨收 1120 块,一艘三万吨级的美国船单次停靠就得交 3000 多万,到时候绕路的成本差距更大。 难怪马士基、赫伯罗特这些大公司都这么干,甚至把旗下的美国籍船直接调离了中美航线,宁可不赚这直航的快钱,也不愿被 “割韭菜”。 这绕路的法子一普及,立马看出了效果。宁波港的码头工人最有体会,以前美森的船一周固定来 3 艘,新规生效后只剩 1 艘,码头的泊位空了快六成,工人都没活干了。 官方数据也显示,宁波港美国籍船舶的周靠泊量下降了 34%,而釜山港的美线货物中转量直接涨到了去年同期的 1.8 倍,光美国过来的中转货物就增长了 18%。 可这 “曲线进港” 的法子,说到底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船运公司增加的中转成本,最后还是得转嫁给货主,货主再把价格涨在商品上,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老百姓。 其实中国这政策不是一时冲动,早有准备。新修订的《国际海运条例》里写得明明白白,别国要是搞歧视性措施,我们就有权对等反制,收特别费、限制进港都在规矩里。 现在中国还联合欧盟、日本这些国家,准备在 WTO 起诉美国,完全是按规矩办事。美国船运公司搞 “曲线进港”,看似钻了空子,实则增加了时间和资金成本,长期下来根本不划算。 你看这事儿多现实,中国出了政策,美国船运公司就想出对策,表面看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仔细算下来,这对策背后全是成本的增加和利益的损耗。 贸易里搞对抗没有赢家,那些绕路的美国船,载的不光是货物,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教训。这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的戏码看着热闹,可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老百姓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