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大陆的工厂无法取代富士康?其实说白了,如果按照富士康的管理模式走,那绝大多数的民企都得玩完! 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吧,富士康干了四十多年,把工厂开遍了世界,一套供应链说起来就像编织了一张超大网,从零件到出货,全都安排得稳稳当当。 别看现在不少大陆企业也跟风上马大项目,比如比亚迪、立讯精密,想跟上富士康的速度和承接大客户订单的能力,说实话,还是有点距离。 真正关键的,还得是苹果这样的客户,苹果不是谁都敢给订单,也不是光看价格和成本,最让苹果在意的是保密和生产质量。一款新手机还没上市,所有信息都得一层层封起来,富士康和苹果这关系不是一两年能磨出来的,是靠几十年口碑和生产交付能力架起来的信任铁链。 换一家工厂就要重新适应,万一哪家掉链子,苹果损失大,所以不管那些新兴企业发展有多快,这层信任缺口,一时半会儿根本补不了。 富士康的工厂里,最让人佩服的还是它对员工的安排,工资怎么算,怎么发奖金,怎么给加班费,全都按规矩来,从不拖拖拉拉。 加班有加班的钱,五险一金都有,还有住宿补贴,饭堂也不马虎,员工住的是有空调的宿舍,休息区还有篮球场和图书馆,照顾员工生活这事儿一点不马虎。 再看看不少民企,工资没几个钱,加班不给补贴,宿舍啥样不用多说,五险一金能省则省,员工流动大,干不长就走,这样就算招新也永远是原地踏步,技术经验留不住,效率自然也上不去。 富士康在培训这块也舍得砸钱,新员工来了,都有人带着教,技能提高课程不断更新,员工学得快,干得顺畅,团队稳定下来,工厂出货质量也牢靠。 民企老板最怕就是花钱,人走了啥都留不下,转头又变成一堆新面孔,从头再来,大多数老板追求的是短期见效,总想着一年两年就回本,怎么肯像富士康那样给员工下重本? 企业文化这事,不管工厂大不大,都得搞明白,像胖东来那种模式,老板愿意拿利润和大家共享,员工干活真心实意,业绩自然火爆。 反观一些企业高管们光盯着收益,员工不涨工资,门店关得稀里哗啦,教训摆在明面上,就看你愿不愿学。 中国民企要想赶上富士康,不是光靠砸钱扩建厂房,也不是多招点人就行,而是需要一种领导思维上的变化,企业管理不能光看赚快钱,更要舍得为员工投入,让大家有归属感。 这其实才是能不能做大做强的关键,真正拼起来,比的是谁能坚持长久,谁能稳着来,因此说富士康模式不是谁都玩得转,背后是企业管理生态的大比拼。 中国制造现在正在崛起,不是没有实力,现在是变革的关键时刻,只有吃透富士康的内核,才能真正走得远,玩得转,这才是中国制造的底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