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谁买那烂苹果?”网络上,“苹果手机不行了”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苹果公司真的不

“谁买那烂苹果?”网络上,“苹果手机不行了”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苹果公司真的不行了吗?千万别被这种声音麻醉了,苹果公司不仅没有走下坡路,反而优势扩大了,产品更畅销了! 最近,苹果公司的股价大涨,市值站上4万亿美元。苹果股价大涨的逻辑是什么?归根结底,还是刚推出的iPhone17系列,在全球热销。仅在中国市场,这款手机仅一个月就卖出540万部,比上一代产品大增35%,这也刷新苹果单款新机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纪录。 iPhone 17系列这次能打,关键一招是“加量不加价”玩得挺实在。起步存储直接拉到256GB,基础款也用上了120Hz高刷屏,这种实实在在的升级精准切中了大家想要“旗舰体验但别太贵”的心理。中国市场的起售价定在5999元,含税价比美版还便宜,配合一些补贴活动甚至能探到5000元左右,这让它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价格洼地”,卖得好一点都不意外。 不过,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也藏着几个挺真实的挑战。 一眼就能看到的问题是市场冷暖不均。大中华区在最新财季居然是全球唯一营收下滑的区域,同比跌了接近4%。一个重要原因是主打轻薄设计的iPhone Air,因为仅支持eSIM需要额外审核,推迟到10月下旬才在中国上市,完美错过了首销季的统计窗口。这说明即便强如苹果,在产品策略和本地法规的衔接上稍有差池,就会立刻反映在财报上。 再往深里看,苹果的增长动力有点“偏科”。股价飞涨和市值创新高,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投资人对iPhone这个“超级现金牛”再次发威的预期上。但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已经摸到了天花板,竞争惨烈到肉搏。苹果能逆势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它凭借品牌和生态优势,从三星、华为等其他安卓巨头嘴里硬抢下来的份额。这种“此消彼长”的增长模式能持续多久,是个大大的问号。另一个隐忧是,过于依赖硬件销售。虽然iPhone卖得好,能带动iCloud、App Store这些服务业务一起增长——服务业务年收入已经突破千亿美元,成了非常稳定的赚钱引擎——但服务业务的增长,其根基依然是不断扩大的iPhone用户基数。一旦硬件销售的后劲不足,整个生态的增长可能都会放缓。 最后,还得泼点冷水,说说被热销掩盖的创新焦虑。不少冷静的声音指出,iPhone 17的升级更多是“迭代式”的,像A19芯片性能提升、新的“星宇橙”配色引爆社交媒体,这些都很棒,但缺少那种让人惊呼“革命了”的突破。消费者的换机周期普遍从过去的18个月延长到了24到30个月,这本身就在提醒苹果,光靠目前的创新力度,可能越来越难激发人们频繁换机的热情了。 所以,苹果远没到“不行了”的地步,它的品牌号召力、生态系统和现金流依然强大得令人羡慕。但眼前的火热销售,并不能完全掩盖它需要直面的新考题:如何在硬件创新上实现更大突破,如何平衡好全球市场和区域特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打造一个不完全依赖于iPhone销量的未来。这些问题的答案,远比单一季度的销量数字更重要。iPhone17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