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迪拜对媒体表示,中国是一个特例,特殊的事情就有特殊的处理!特朗普在迪拜抛出那句“中国是特例”,瞬间让贸易谈判的棋局变了味儿。全球各国盯着美国的新关税大棒,中国却成了例外,特殊处理背后,是实力说话,还是另有算盘? 特朗普的贸易策略从上任伊始就显露锋芒。2018年他启动对华301调查,针对补贴和知识产权问题,第一波关税覆盖数百亿商品。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那时已超4000亿美元,中国出口占美国进口总量近五分之一。 特朗普觉得传统方式无效,必须用强硬手段。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链完整,供应链韧性强,不是轻易能撼动的国家。2024年他复出后,关税直奔60%以上,锁定电动车、半导体和农产品等领域。 中国也没坐以待毙,反击关税高达25%,瞄准美国大豆、飞机等关键出口。双方你来我往,不是单纯的价格战,而是战略碰撞。美国担忧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赶超,比如芯片和新能源计划,直接威胁其霸主地位。特朗普多次强调中国是战略对手,需要区别对待。 其他国家如欧盟、日本、加拿大纷纷让步,降低汽车关税、开放市场。中国则被拉入一对一谈判轨道。这套单边主义玩法,绕开WTO规则,引发全球不满。但特朗普坚持互惠原则,你加多少我回多少,试图挤压逆差。 2025年4月,中东投资峰会刚结束。特朗普对记者放话,中国是特例,特殊事特殊办。这话一出口,国际媒体炸锅。为什么中国例外?2024年中国对美顺差超3600亿,占美国总逆差一半。美国想用关税压低这个数字,可中国产业链太稳,常规谈判行不通。 特朗普的逻辑是,对等回应:你不公平,我就加码。实际这违反多边贸易规范,美国单方面加税,还把中国定为非市场经济体,反倾销案用第三方价格计算,让中国企业多掏钱。 中国应对从容,在WTO多次起诉胜诉,加税美国商品,同时推动一带一路和金砖机制,分散对美依赖。最近中国主动放弃WTO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这步走得聪明,缓解了摩擦,也给全球贸易注入稳定因素。 特朗普的关税不只针对中国,还扫向全球。2025年2月对所有进口加10%,3月再加10%,加拿大软木、墨西哥汽车全中招。欧盟汽车业股价暴跌,日本韩国芯片出口成靶子。 特朗普嘴上说保护美国工人,实际转移国内矛盾,稳固票仓。政策落地,美国自己先吃亏。物价涨20%,消费者抱怨,供应链乱,企业开工不足。专家估算,这轮战让美国GDP缩0.5%,丢掉上万岗位。 中国这边应对有条不紊。不光反制,还主动转型。加大内需循环,科技自立,芯片和电动车投资翻倍。出口转向东南亚、非洲,一带一路项目加速,新基建拉动贸易伙伴多元化。2025年上半年,对美出口降15%,但整体外贸增速7%,经济韧性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