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国:绝不允许把使用美国技术的光刻机,卖给中国!   中国:绝不允许把使用中国稀

美国:绝不允许把使用美国技术的光刻机,卖给中国!   中国:绝不允许把使用中国稀土的光刻机,卖给美国!   荷兰阿斯麦:你们这是混合双打吗?   要说清楚这事儿的门道,得先明白光刻机这玩意儿的“双面性”——一面绑着美国的核心技术,一面连着中国的关键材料,缺了哪边都造不出能刻7纳米、3纳米芯片的高端机型,美国正是瞅准了这一点,才敢拍着桌子放狠话,中国手里也攥着阿斯麦的“命门”,这家荷兰巨头夹在中间的委屈,只有自己最清楚。   美国的底气藏在技术授权的账本里,阿斯麦的极紫外光刻机(EUV)由十万多个零件构成,其中光源系统来自美国西盟公司的深紫外激光发生器,双工件台的精密传感器依赖美国KLA-Tencor的技术,连真空腔体的密封涂层都要采用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专利工艺,算下来美国技术成分占比超55%。   2024年美国升级“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哪怕是不含美国技术的深紫外光刻机,只要用于7纳米以下芯片制造,照样不准流向中国。   更狠的是维修环节,2025年初阿斯麦给中国客户发一批DUV光刻机的校准配件,因含美国产镜头组件,硬生生被美国商务部卡了两个月审批,导致多家晶圆厂被迫减产。   这算盘打得精:掐断高端光刻机供应,就能拖慢中国半导体产业升级,保住自己在芯片领域的霸权,毕竟全球顶尖芯片代工厂台积电、三星,每年要从阿斯麦采购数十台EUV,美国把住源头,等于握住了全球科技产业链的开关。   中国的反制则戳中了产业链的软肋,光刻机里的精密电机、光学镜头驱动装置,都离不开99.99%纯度的钕铁硼稀土永磁体,而全球能稳定量产这种材料的企业,90%集中在中国。   美国牵头G7搞了两年“稀土联盟”,拉上澳大利亚、加拿大的矿场想绕开中国加工,可澳大利亚芒特艾萨矿的稀土精矿运到美国俄亥俄州精炼厂,折腾半年也没突破纯度瓶颈,非洲布隆迪的精炼厂更是因技术不达标迟迟无法投产。   2025年中国进一步收紧管制,不仅限制稀土原矿出口,连稀土加工技术的转让都纳入审批,等于直接断了阿斯麦的原材料供给——总不能为了听话,就把机器里的永磁体全拆了换劣质替代品,要知道一台EUV仅驱动系统就需要近200公斤高纯度钕铁硼,没了中国供应,阿斯麦的生产线就得停摆。   阿斯麦的两难早就写在了财报里,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其净销售额77亿欧元,其中EUV销售额27亿欧元,卖出11台;DUV销售额29亿欧元,卖出64台,中国市场虽仅占其营收8%,但增速高达40%,是全球少数还在扩大芯片产能的市场。   可不听美国的更不行,2024年就因为偷偷给中国发了几台旧型号光刻机的维修配件,被美国罚了1.2亿美元,核心技术供应还差点被掐断,CEO韦斯・高帕尔斯跑了三趟华盛顿求情,又飞北京谈合作,两边说好话,回头还得自家工程师熬夜改设计,想把美国技术占比降到50%以下,结果试了半年发现,光学镜片的精度和真空腔体的稳定性始终不达标。   这种“两头受气”的日子,让阿斯麦在财报里直言“面临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压力”,甚至考虑在韩国建组装厂规避限制,可关键零件仍绕不开中美供应链。   其实这事儿往深了说,根本不是简单的“贸易战”,而是科技话语权的争夺,美国想靠技术壁垒锁死赛道,中国却没光靠反制,早就在悄悄补短板,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DUV光刻机2025年已实现量产,每月能交付3台,虽比阿斯麦的EUV落后两代,但足够满足汽车芯片、物联网设备的需求,先把中低端市场的基本盘稳住。   配套的光刻胶企业也传来突破,上海新阳的ArF光刻胶通过中芯国际验证,打破日本信越化学的垄断,稀土领域更不含糊,不仅巩固了加工优势,还在研发无稀土永磁体的替代技术,2025年相关专利申请量同比涨了62%,从根本上降低对单一材料的依赖。   美国以为靠技术卡脖子能逼中国让步,却没算到中国能在稀土这种基础材料上筑墙,阿斯麦想在两大国之间找平衡,可科技产业链的相互绑定早就超出了谁能说了算的范畴,现在全球半导体企业都在观望,台积电已经悄悄把部分成熟制程产能转移到南京,三星也加快了西安工厂的扩建——毕竟没人想被绑在大国博弈的战车上。   你说,等中国自己的极紫外光刻机造出来,美国还能靠技术霸权唬人吗?评论区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