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现场直击:印度商家一大早堵在展馆门口,结果中午就空着手骂骂咧咧走了! 去年这时候,印度商家在广交会上那叫一个活跃。挨个展位询价、选品,与中国供应商们聊得热火朝天,下单也十分爽快,满载而归的场景随处可见。可今年,这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这反差背后,藏着参展商们吃过的亏。去年广交会上,不少印度采购商凭着 “评估后即下单” 的说法,从展位上拿走大量陶瓷、炊具样品,有的甚至直接往包里塞,参展商们想着拉长期合作,大多慷慨应允。 可展会结束后,承诺的订单没了踪影,还有商家被拖欠货款大半年,最后只能投诉维权。今年大家学聪明了,曾经随意摆放的样品全收了起来,展台上最显眼的位置换成了收款二维码,有的还贴着 “样品需付定金,货款到账发货” 的提示牌。 一进展馆,印度商家们还是老套路,直奔家居用品、建筑装饰材料这些热门展位,伸手就问 “能拿个样品吗”。 做家具出口的张老板没像去年那样递样品,而是点开手机里的高清细节图,指着木材纹理和五金配件介绍参数,末了指向二维码:“要看实物可以,先付 500 元定金,下单时能抵扣货款。” 这话让对方愣了神,反复强调 “没样品怎么评估市场”,见张老板态度坚决,只能悻悻离开。 转了几个展区,情况全都一样。做小家电的展位前,印度商家想要拿一款迷你电饭煲样品,参展商直接拿出检测报告:“功率、容量、材质都写得清清楚楚,去年给出去二十多个样品,一个回头单都没有。” 有商家不死心,提出 “先签意向单再拿样”,可参展商们吃过亏,都要求 “定金先行”,毕竟去年有同行被意向单晃了眼,最后落得血本无归。 更让印度商家不适应的是结算方式的变化。往年他们习惯用美元结算,还能拖上一段时间付款,今年不少参展商主动推荐人民币结算,福州一家机电设备公司的销售就直言,现在对印度客户的订单都要求 “首付 30% 再生产”。 有做餐具采购的印度商家抱怨 “手续太麻烦”,参展商却拿出数据:印度业务风险持续处于高位,外汇管制严格,用人民币结算能减少汇率波动损失,这也是无奈之举。 旁边的东南亚采购商展位却一派热闹景象。来自马来西亚的客商拿着样品和参展商核对参数,当场通过人民币转账付了定金,不到半小时就签好了合同。 反观印度商家,转遍整个展馆也没拿到一件样品,有的蹲在休息区叹气,有的对着同伴吐槽 “中国商家太较真”,不到中午就陆续离场,有人甚至当场订了返程机票。 其实并非所有印度采购商都空手而归,常年住在广州的 HAURYA MALHOTRA 就顺利签了单,他早就摸透了规则,直奔有创新设计的电子产品展位,看重质量而非一味要样品,还主动提出用人民币结算。 而那些习惯 “空手套白狼” 的商家,显然没跟上广交会的变化。今年展会新增了仲裁服务,就是为了帮参展商规避风险,毕竟诚信才是生意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