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方面突然放话了:若中方限制稀土供应,他们将联手美国进一步收紧对华芯片设备出口。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交锋,其实早已在暗流中涌动多时。2025年10月,咱们商务部发布第61号公告,明确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凡是涉及我国稀土及其技术的物项出口,都必须经过许可审批。这条新规像一颗精准的棋子,落在了大国博弈的关键位置上。 他们迅速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的“最终用户清单”,此举被中国商务部指为“缺乏事实依据”。东京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要掐住流向中国的半导体设备。 太平洋对岸,美国的动作更为密集。众议院“中美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刚发布报告,直言要统一美国及盟友的出口管制,扩大对中国芯片设备的限制范围。两党议员甚至提出新法案,企图阻止获得美国芯片法案资助的企业购买中国设备。 毕竟全球高科技产业和绿色能源转型都离不开这些“工业维生素”。中国的新规巧妙地延伸了管制范围,哪怕在境外制造的产品,只要含有0.1%的中国稀土物项,就必须申请许可。这0.1%的比例门槛,凸显了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上难以绕开的影响力。 日本的选择却显得有点短视。他们不断将中国实体列入清单,从2月份的28家到10月份的再次扩容,迫使相关出口必须逐案申请许可证。这种紧跟美国的策略,看似强硬,实则可能让日本企业失去巨大的中国市场。 美国半导体制造设备商2024年在中国市场获得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相当比重,泛林集团达42%,科磊为41%,应用材料公司为36%。一旦贸易壁垒高筑,这些真金白银的收入还能持续吗? 这场围绕稀土与芯片的博弈,已经超出了普通的贸易争端。它关乎未来科技主导权,也考验着各方的战略智慧。中国的稀土管制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而美日的封锁则打着“防止技术用于军事用途”的旗号。究竟是谁在正当防卫,谁在无理打压,明眼人一看便知。 稀土VS芯片,这场世纪博弈才刚刚开始。任何单方面的制裁都不会带来真正的胜利,只有尊重产业链的客观规律,才能找到共生之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