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大家听得多,可很多人没注意过一个更“隐秘”的信号:脉压差变大。
张文宏院士就曾指出,脉压差如果长期偏高,不容忽视,背后可能藏着两种不容易被发现的病因。
脉压差是个什么东西平时量血压,医生报的总是两组数字,比如“130/80”,第一个是收缩压,第二个是舒张压。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就是脉压差。
正常人的脉压差在30到50毫米汞柱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是130/80,那脉压差就是50,还算正常。
但如果血压是160/70,脉压差就到了90,这就偏高了。
很多人以为只要血压不高就没事,其实光看这个差值,也能看出血管和心脏的“脾气”。
脉压差太大,就像一根被拉得太开的橡皮筋,说明身体某些地方出了问题。

有些人四五十岁,甚至刚过三十,体检时却发现脉压差超过了60。别以为年轻就没事,这种情况往往不是偶然,很可能是血管硬化或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在背后捣乱。
血管变“老”了,脉压差先告诉你血管不像钢管,不会一直坚硬不变。年轻时弹性好,就像厨房里新买的塑料管,怎么压都能反弹。
但年纪一大,血管里的弹性纤维减少,钙质沉积,慢慢就变得像快干裂的旧水管,弹性差了。

这时候,心脏一收缩,血液冲出去,血管吸收不了这个冲击,收缩压就被顶得很高;等心脏放松,血又流回来了,舒张压却掉得很低。
一来一去,脉压差就拉大了。
不少60岁以上的人,血管硬化比较常见,可如果才40岁那问题就严重了。
高胆固醇、吸烟、爱吃重口味、久坐不动,这些生活习惯都可能让血管“提前退休”。
甲状腺出毛病,血压也会跟着乱甲状腺是脖子前面一个小小的腺体,别看它不大,却管着全身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身体像发动机被踩了油门,心跳快、出汗多、吃不胖,还容易情绪激动。
这种时候,心脏跳得快、血液流得急,结果就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甚至偏低,脉压差也就跟着拉大了。
有些人可能没有明显不舒服,只是觉得容易累,心慌,睡不好,体检时才发现问题。
甲亢在女性中更常见,特别是30到50岁之间的女性,一旦发现脉压差大,别只盯着血压数字,查个甲状腺功能,往往能找到“真凶”。
哪些身体信号,可能和脉压差大有关不是只有量血压才知道脉压差,其实身体早就在提醒。
有些人早起总觉得头晕,或者上下楼梯时一阵心慌,还常常感到胸口紧绷、跳得快。这些看起来像是“没休息好”或者“心太累”,其实很可能是脉压差大的表现。
还有人觉得自己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走路都感觉反应慢了半拍。这不是“老了”,很可能是因为血液流动太急太缓不均,影响了大脑供血。
一些老人晚上睡觉时容易腿抽筋,这也可能和脉压差有关。因为血液在安静时流速更慢,如果血管硬化、脉压差大,就更容易让末梢供血变差。
脉压差高了,生活中能做点什么发现脉压差大,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
如果是血管老化,那就要从生活习惯上“修一修”血管;如果是甲状腺问题,那就得去内分泌科好好查查,别光靠吃降压药。
血管弹性不好,可以从饮食和作息上帮一把。
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比如橙子、花椰菜、杏仁、鳄梨、南瓜籽、蓝莓,这些对血管内壁有保护作用。每天坚持30分钟快走、跳舞、骑自行车,也能让血管保持灵活。

注意别长期熬夜,睡眠不好,血管也会“闹情绪”。有研究发现,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患血管硬化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两倍。
如果是甲状腺问题导致的脉压差大,那就不能靠生活调整来解决,得靠医生的判断。有时可能需要吃药,有时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很多人一听要吃药就抗拒,其实甲状腺病控制好了,血压自然也就稳了。
老年人更要盯紧脉压差不少老人血压看着不高,但经常头晕、走路不稳、腿软,家人以为是年纪大了,其实是舒张压已经低得不够用了。
如果一不小心摔一跤,后果可能就很严重。
尤其是那些吃了降压药后,感觉“低压”太低的人,要赶紧和医生沟通,有可能药量不合适,或者用药类型要调整。
不能一味追求“压得越低越好”。
下面这张表格可以帮助判断自己是否处在“危险区”:
年龄段
正常脉压差范围(mmHg)
脉压差偏高的警示线
20-40岁
30-45
超过55
40-60岁
30-50
超过60
60岁以上
35-55
超过65
如果发现自己总是超标,别拖,早点找医生评估。
别让“假性高血压”误了诊断有些老年人被诊断为高血压,但用了药之后总是头晕、乏力,结果一查,原来是“假性高血压”。这是因为血管太硬,血压计测出来的数字比真实值高,实际心脏和大脑并没有那么高的压力。
这时候,如果只看收缩压,而忽略了舒张压和脉压差,就可能用药过度,反而伤了身体。测血压时,要看整个趋势,不是单看一个数字。
平时量血压,也有门道很多人家里有血压计,但总是随便一量就罢了。测血压最好每天在同一时间,比如早上起床后半小时,坐着休息5分钟再量一次,记录下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
如果发现某段时间脉压差总是超过60,而且持续一两周都没恢复,就要引起警惕。偶尔一次高,可以观察;但要是反复出现,就不是小事。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同一种降压药有些人看到朋友吃某种药效果好,就自己去药店买来吃,这种做法风险很大。血压升高的原因不同,用药就应该因人而异。
特别是脉压差大的人,可能更适合某些对血管弹性有改善作用的药物,而不是一味用强力降压药。
医生有时会根据脉压差的大小,来判断是不是需要调整用药方向。
别小看这个“差值”,它是心脏在说话。
身体的“小信号”,别假装听不见很多人平时身体出了问题,总是忍一忍、拖一拖,觉得“过两天就好了”。
但像脉压差这样的小变化,其实早就悄悄在提醒,血管、心脏甚至激素水平可能都出问题了。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发现脉压差长期偏高,最好别自己瞎猜,去医院查个心脏彩超、甲状腺功能、血脂血糖,也许能早一步把问题揪出来。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张文宏.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识别与预防[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12-17.
[2]王海燕,刘志勇.脉压差与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4):385-389.
[3]李红梅,周建平.甲状腺功能与血压异常的临床关联[J].临床内科杂志,2021,38(9):658-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