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朝鲜战争后的李延年,几十年伤病缠身,50岁坐镇广西军区边防

朝鲜战争后的李延年,几十年伤病缠身,50岁坐镇广西军区边防.......李延年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当兵就是要打仗的,我只

朝鲜战争后的李延年,几十年伤病缠身,50岁坐镇广西军区边防.......

李延年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当兵就是要打仗的,我只是尽到了一个军人的本分。”

2019年9月29日,李延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奖词是:“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历经战火洗礼,舍生忘死、英勇杀敌,为建立、保卫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

对这些荣誉,李延年有着自己的看法:70年前,我们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我们吃不完穿不完,这些都是牺牲流血的同志们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提到抗美援朝,我们大多熟悉黄继光、邱少云和杨根思等烈士,而最近一部电视剧《功勋》,仅仅用6集的篇幅,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连营级英雄指战员。

长久以来,我军政工干部的优秀素质在影视作品之中都是被埋没的。在某部曾经大热的电视剧里,一句“团长管军事,政委管生活”,让很多人对政委产生误解,“能文能武李延年”正是对我们志愿军政工干部的最佳释义。

翻开李延年的生平,从湘西到朝鲜,从解放军到志愿军,他一直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1928年冬天,李延年出生在河北昌黎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之中。为了维持家中生计,他9岁就成了小猪倌。

李延年的父亲被日本人抓去做劳工,常年待在东北,一年到头都没有几天能够回家。虽然家中困难,李延年的父母还会将他送到学校念书,母亲在照顾孩子、老人的同时还要帮人做针线活赚学费。

1942年,因为生活太过困难,李延年前往长春一个粮油加工厂去当学徒。那时候的李延年就住在舅舅和舅妈家中,说是去当学徒,其实就是去伺候掌柜的,给掌柜打水,干脏活、累活,动辄就被掌柜打骂。

1945年10月,17岁的李延年欢欣鼓舞地加入了东北人民自治军,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

李延年当兵的目的很纯粹,因为父母在旧社会吃尽了苦头,日本侵略者欺压穷苦老百姓,他想要当一个能打仗的好兵,保卫国家和人民一辈子,只要祖国需要,就同一切敌对力量作斗争。

那时候的中国刚刚从日军侵略的屈辱之中挣扎出来,却因蒋介石的专权独裁而走向内战。

李延年参军不久就参加到了解放东北的战斗之中。初到东北之时,他连一件完整的棉衣都没有。解放军纪律严明,战士们不可以打扰群众生活,还要尽可能帮助群众解决生活问题。

军队缺粮之时,群众们会主动将粮食送来,按照纪律,部队要将这些物资全部登记下来,打上欠条交给老百姓,并且承诺他们,解放后新政府一定会如数还给他们。

正是因为在这样人情味浓、责任心重的部队之中,李延年才能成长成一名优秀的指战员,有着过硬的思想工作能力。

1947年2月,李延年顺利通过了党组织对他的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延年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连连立功受奖。解放后,在湘西剿匪的李延年所在的连队以伤亡两人的代价消灭了200多名土匪,活捉了十几名俘虏,受到了上级的表彰,李延年被提拔为连队指导员。

朝鲜战争爆发后,李延年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加入了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最早接到命令时,李延年他们还在湘西剿匪,他们遵从上级命令前往湘潭,最后到鸭绿江边集合。

此时的第47军之中不仅保留着部队的原班人马,还收编了一万多名土匪。

按照解放军的政策,这些土匪除了罪大恶极的匪首,我军都会是尽可能地收编。他们不少曾经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因为湘西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他们大多身怀绝技,在战场上战斗力非常强悍。

正因为这支部队之中收编了大量原国军士兵和地方土匪,负责思想工作的指战员们才显得格外重要。

在朝鲜战场上的每一场战斗,都要比解放战争之中残酷。李延年回忆说:“我参军以后打了27年仗,抗美援朝战争是最惨烈的。我们去的时候,是很沉重的,说实话,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什么时候回来,甚至还能不能回来。”

第五次战役后,美国侵略军连连败退,被迫于1951年7月10日停战谈判。

杜鲁门已经意识到,这次战争拖得越长对他们越是不利,但他又不甘心就此失败。所以这次谈判美国表现得既狂妄又虚弱,周恩来称之为“美国的慌乱与徘徊”。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内,朝中两方与美国进行了激烈的谈判,美国出尔反尔,能拖就拖,先后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

1951年10月8日,李延年担任一四〇师四一八团第七连指导员,奉命对已经失守的346.6高地实行反击。

346.6高地是顺势排列着的大小5个山头,山头后是主峰,高地两侧都是深谷。

346.6高地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直接控制着涟川至铁原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线,争夺战直接关系到谈判桌上朝鲜南北军事分界线的划分。

驻守在此地的敌军是号称“美国王牌师”的骑兵第一师的一个营,第七连的任务就是收复前面三个山头。

正如《功勋》剧中所展现的,当时敌人每隔三分钟左右会打一轮炮,李延年掌握了这个规律之后,和战友们利用这三分钟的空隙,一点点摸上了346.6高地。

担任连指导员的李延年和连长刘凤臣指挥着连队打得灵活而勇猛。美军生怕志愿军夜袭,天一黑就开始打“壮胆枪”,果然夜幕降临后,志愿军大炮开始连续攻击,很快,喀秋莎火箭炮也接连落下,敌军阵地瞬间淹没在火海之中,主峰后的一个美军连队直接被消灭。

连长刘凤臣一声令下,战士们直扑敌军阵地。美军虽然伤亡重大,但还有一些美国士兵倚靠着工事在顽固抵抗。

当时从右翼直接进攻主峰的九连伤亡严重,七连则是以排为单位,分成多路分散着从左边的山坡冲了上去。敌人被七连打得连连撤退,3个小时的夜袭连续攻克了三个山头。整个战斗过程,全连有一名排长和一名班长牺牲,还有一名战士负伤。

收复阵地后,李延年立刻要求各排迅速整理工事,按照预案制定了代理人,保证了连队的组织健全。

此后,七连配合着兄弟接连夺取了另外两个山头,经过激烈的战斗,他们打垮了骑兵第一师的一个营,缴获了重机枪、无后座力炮和卡宾枪等武器,胜利收复了高地。

营指导员来到了七连了解情况,带来了一部电台和二连的一个排支援七连。

10月9日天亮后,美军出动了一个营规模的步兵,20多辆坦克和近10个炮兵群的火力,他们利用空军优势,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之下,从主峰向第4和第5个山头发动了猛烈的反扑。

连长刘凤臣被调回了营里代理参谋长一职,李延年负责指挥全连的战斗,肩膀上的责任更加沉重。

阵地工事被接连地轰炸所破坏,七连依旧在顽强抵抗,与敌军反复争夺。

身边的干部和战士们接连伤亡,七连与上级的联络中断,李延年整顿组织部队,追悼烈士,记录烈士功绩,制定各级单位的负责人,不断调整战斗编组,协调兄弟连队,进行了有效的思想宣传,带领着“泰山连”一次又一次破碎了敌人的进攻。

激战至9日下午,七连剩下的战士只能编成4个班了。一个军队伤亡过半基本上就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李延年丝毫没有放弃,他对同志们喊道:“瞄准打、狠狠打!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多打垮敌人的一次进攻,就多一份光荣。”

战士们在他的激励之下士气倍增,在敌我火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军心依旧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