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靠港费用暴涨3562万,美国船东:我每艘船去中国,我的心都在滴血

说起最近中美贸易摩擦又升级了,这次直接打到港口费上,简直是航运圈的噩梦。2025年10月14日,中国交通运输部正式实施对

说起最近中美贸易摩擦又升级了,这次直接打到港口费上,简直是航运圈的噩梦。2025年10月14日,中国交通运输部正式实施对美船舶特别港务费新规,这事儿源于美国那边先动手,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从同一天起对中国关联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

结果呢,美国船东们叫苦不迭,尤其是那些大吨位散货船老板,一艘船靠个中国港,额外砸进去的钱直奔几千万人民币。拿肖恩吉海事控股公司的老板斯塔马蒂斯·桑塔尼斯来说,他直言不讳,每艘船去中国,心都在滴血,因为一趟下来,3562万的费用就这么没了。

这个新规来得突然,但根子其实在今年早些时候。美国从2025年4月开始,就对中国的海事、物流和造船业搞301调查,最终措施里明确要对中国公司拥有的船、中国造的船和中国籍船加费。

美方这是想通过港口费扼住中国造船业的脖子,因为中国现在占全球新船订单的六成多,美国本土造船呢,年产量还不到全球1%。中国这边自然不干,商务部发言人直接点名美方单边主义,损害中国企业利益。

结果10月10日,中方宣布反制,交通运输部跟进发布实施办法,从10月14日起,对美资控股、美籍运营、美国建造、悬挂美国旗或者美资持股超25%的船,每净吨收400元人民币。

起步就这样,后面还阶梯涨,到2028年每净吨1120元。简单算笔账,一艘16万吨级的超大型油轮,2025年单次靠港就得6400万,2028年破1.79亿。这数字一摆,谁不头大?

港口费新规的来龙去脉:从美国先动手到中方对等回应

这港口费战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得从中美贸易摩擦的脉络说起。早在2024年,美国就嚷嚷要对华加码关税,航运成本本来就高企,上海到洛杉矶的集装箱运费一度破1.2万美元一柜。

2025年上半年,美方更新半导体出口管制,9月下旬又在马德里会谈后变卦,10月9日直接威胁对中国船舶加征港口费。特朗普政府这是老套路了,想借此提振美国造船业,顺带打压中国在全球航运的份额。

中国船东协会早就在3月就抗议过,说美方提案违反WTO规则和美本国法律,但没用,美方铁了心在10月14日开征,每净吨50美元起步,对中国造船加码到150万美元一艘。

中方这边,反应快准狠。10月10日,商务部新闻发布会直指美方措施歧视性强,严重干扰全球供应链。交通运输部当天就出公告,敦促美方纠错,停止对中国海运的无理打压。

实施办法里,收费范围精准锁定五类美关联船:美企拥有、运营、建造的;悬挂美旗的;美资持股超25%的。豁免也有,在中国造的船、只来修的船,或者官方特批的,都能免。地方海事局负责收,缴费单不开,船就别想出港。

有人发帖说,第一张单子就砸到美森轮船的Manukai号,宁波舟山港开出445.8万人民币,净吨11149,按400元一吨算,正好对上号。这事儿一出,全球航运圈炸锅,路透社报道说,新费直接减少了货船可用数量,运价跟着蹿升。

说白了,这新规是中方对等反制,美方想用港口费当武器,中国就用同样的招回击。别看表面是船老板哭穷,背后是两国在全球海运控制权上的拉锯。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港口国,吞吐量占全球三成,美国呢,商船队规模才全球4%。

美方通过资本渗透控制航运,比如丹麦Torm被美资持股超90%,以色列ZIM公司美资高,旗下上千艘船全中招。中国新规用股权穿透锁死这些,打破了船旗国籍等于资本归属的老规矩。

WTO诉讼?美方想告,但程序得三年,中方阶梯收费跟美方如出一辙,指控不对等也站不住脚。民主党63名议员还支持对华高费,可美国本土造船工人呢,一点实惠没捞着,反倒让日韩船厂捡了便宜。

船东们的血泪账:大船一靠就蒸发千万,现金流直哭

落到船东头上,这费就是实打实的肉疼。拿斯塔马蒂斯·桑塔尼斯来说,他管着的肖恩吉海事控股是纳斯达克上市的,专注干散货,主打好望角型船,船队11艘,注册马绍尔群岛。

美资持股刚好18%,勉强没全中招,但同行们遭殃他也跟着抖。桑塔尼斯在采访里直说,每艘船去中国,额外450万到500万美元,人民币3205万到3562万,这几乎吃掉公司全年一半净利润。

想想看,一艘16万吨散货船,本来运巴西铁矿到中国钢厂,挣的运费刚够油钱和人工,现在多出这么大一笔,谁扛得住?

不止他,美国上市船东们全懵了。Lloyd's List报道,US-listed船东还摸不清责任边界,新规的“美关联”定义广,股权穿透一查,很多人中枪。

VLCC油轮老板最惨,一艘美企拥有的,单次中国港就得交600多万美金。船东们急眼了,连夜开董事会,逼美籍董事辞职,把持股比例压到25%以下。

桑塔尼斯透露,他见过太多案例,董事签字时手都抖。极端点的,直接给船洗身份,换利比里亚或巴拿马旗,通过离岸壳公司转所有权。但这操作复杂,成本高,还得防美国海事局追责,违规转让罚款更狠。

现金流本就紧绷的散货公司雪上加霜。业内算账,170万美元的追缴单,就相当于租半艘新船。Matson的马森威基基号就卡在过渡期,新规前停靠,事后补缴170万。德国赫伯罗特、马士基这些巨头,直接取消宁波停靠,调头去韩国釜山或光阳港。

结果呢,韩国泊位预约一夜涨18%,操作费抬价,堆场集装箱堆成山,拖车排队像过节高速。绕路多耗2-3天,燃油、调箱成本全上,运价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直接跳水。

船东们不是没招,但每条路都坑。接力中转,先卸韩国再转支线小船,听着省事,实际效率低,时间长。Seanergy这种专注美中航线的,调整起来最难。

2025年桑塔尼斯的公司Q3盈利才0.40美元一股,现在避费航线一改,燃油多20%,收益缩水一半。零售巨头沃尔玛、塔吉特,六成货源中国产,船东转嫁成本,商品价涨3%到5%。

桑塔尼斯一句话点透:这钱最后落到货架上,美国老百姓先买单。接地气说,这不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吗?船东哭,消费者也得跟着勒裤腰带。

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日韩捡漏,中欧班列逆袭

这港口费一闹,全球航运格局就变了样。东南亚先受益,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码头预约爆满,货物流向转移。但好景不长,资源紧,效率降,码头工人加班赶不上周转,滞留率升10%。

中国港口这边,上海、青岛面临分流压力,开始研究灵活收费,优先本土航运。青岛港主管们忙着分配泊位,本土船先上,优质码头留给自家企业。

造船业最明显,中国订单61.4%,美方制裁没提振本土,反倒推给日韩。2025年9到10月,韩国现代重工、三星重工、日本今治造船新订单涨超20%。

原本给中国的超大型集装箱船、LNG船订单,全转过去。日韩政府补贴融资、出口信贷,审批快,车间焊枪响个不停。中国免除美资中国造船的费,但整体还是让对手捡了便宜。

陆上运输捡了大漏,10月以来中欧班列货运量增30%。重庆、义乌、成都、郑州这些内陆站,班次加密,引入智能调度和电商模式。电子产品、机械零件从海运转铁路,火车拉满车厢过戈壁。

欧洲港口夜班暴增,鹿特丹、汉堡叉车忙活,物流配套全跟上。说实话,这变局让内陆城市地位水涨船高,重庆港铁海联运一热,义乌电商箱子堆仓库。

成本传导到消费端,美国零售商头疼。沃尔玛圣诞货,玩具价码上浮,顾客刷卡时多掏腰包。行业测算,消费品整体涨3%到5%。全球航运这潭水,本来自由流动,现在贸易保护主义一搅,市场规律全歪。资本渗透撞上主权规制,船东们在夹缝求生。

这事儿说到底,国家利益挂帅,企业先流血。民主党议员推高费,美国工人失业,日韩企业笑到最后。货轮奔波宁波到釜山,承载的不止集装箱,还有供应链重构的密码。船东前行不止,但每艘船去中国,仍得掂量那笔3562万的账。

总的看,这港口费战暴露了美式全球化的短板,本土弱,通过资本控航运,现在主权规制一堵,露馅了。中国新规精准,打破旧认知,航运业重写规则。长远看,供应链多元化是好事。企业得适应,船东们咬牙调整,全球经济总得往前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