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是一名高血脂患者,日常很多高油脂食物都不敢碰,这天跟老朋友聚会聊天时,他发现同为高血脂的老孙在吃花生。王大爷连忙制止老孙:花生都能榨油,其中的油脂可想而知,你吃花生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老孙不以为然,他告诉王大爷:那是你不会吃,用健康方法加工的花生,只要不超量,对血脂有利而无害,这是专家已经证实的呢。与其担心吃多了花生影响血脂,不如少吃些肥肉。
对于老孙的说法,王大爷半信半疑。其实不仅是高血脂人群,就连很多糖尿病患者,也对花生望而却步,认为花生能够影响血脂、血糖。
真实情况是这样吗?这篇文章我们来揭晓答案。
一、研究发现:经常吃花生,血脂和血糖会有这些变化。对于花生这种食物,有些人不敢多吃,怕不利于健康,其实不然,最新研究发现,在合适的食用范围内,花生对血脂和血糖十分友好。
1.辅助降血脂
《Stroke》上一篇论文研究发现,相较于每天不吃花生的人群,每天只要吃几颗花生,就能使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分别降低20%和13%。

花生中脂肪含量高,但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占大多数,这些不饱和脂肪酸,辅助降低对人体有害的脂蛋白,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花生中的氨基酸和膳食纤维,能保护血管内壁的完整性,减少形成血栓和斑块的可能,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2.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
花生中含有脂肪、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等组分,这些延缓了花生胃排空的速度,能增强饱腹感,还使花生从属于花生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是糖尿病患者可食用食物的范畴。
但有人担心,花生油脂太多,吃多了影响血管健康,进而不利于控制血糖。这无需过度忧虑,目前已经有实验证实,在饮食中添加花生,会使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有所下降。

糖尿病患者每日吃花生的量,一定不要太多,避免油炸或盐渍,减少热量和盐的摄入,否则就会起相反的作用。
对其他人群来说,每天吃花生,还有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概率。《营养与新陈代谢》杂志中,一篇文章发现,每周维持花生摄入量超过100克,当时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19%。特别是在非超重人群中,这一有益作用更有优势。

为何会有这种变化呢?花生中的膳食纤维能改善肠道蠕动,刺激某些激素的分泌;花生中含有的镁等微量元素,更有助于改善胰岛素,维持餐后血糖的稳定。
除了以上两项研究,经常吃花生对身体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3.延缓衰老
靠吃花生延缓衰老,可不是一句空谈。《抗氧化剂》杂志上,一篇论文发现每天吃25克花生,能使端粒的长度有所增加。此处,研究者所用的花生,为带红皮的烤花生。

而当前的研究证实,位于染色体的末端的端粒,在人体细胞分裂过程中会不断缩短,这也间接反应了人体的寿命和衰老状况。目前的结论是,端粒长度越长,人体衰老速度越慢。

而花生能延缓这一速度,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间羟基肉桂酸等组分有关。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效果,能对抗机体中的过氧化物。
4.利于肠道健康
花生中膳食纤维含量高,进入胃肠道后,吸水体积增大,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促进大便排出;高油脂也能起到润滑肠道作用,促使排便更通畅。

胃肠功能恢复,饮食才会正常,人体对营养的吸收更全面,我们才能更健康。
5.健脑益智
花生中富含脂溶性维生素和卵磷脂,这些物质不仅能够清除大脑代谢的垃圾,还有利于神经元的生成。
在青少年大脑发育阶段,适当多吃一些花生能够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对于中老年人,补充足够的软磷脂和脂溶性维生素,减缓大脑的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

其实,花生中的营养成分还不止这些,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都能在花生中找到,虽然占比与动物蛋白有差别,但搭配其他食材,能满足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花生中还富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当前随着人们主食的精细化,很难在精制碳水中获取这类维生素,通过吃花生能够弥补这一饮食缺陷,更有利于神经、皮肤、以及黏膜的健康。

了解花生的营养价值后,还要注意这些在吃花生时,注意这些细节,才能吃出健康。
二、吃花生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花生营养价值高,对人体有诸多好处,但在吃饭时候,要注意这几点,才能确保其不成为负担。
花生一种热量含量高的坚果,一次性摄入过多,有可能出现能量超标,反而成为累赘,导致脂肪在体内囤积。
根据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天坚果和豆类(包括豆制品)的摄入量不超过35克(大约一小把)。在不吃其他豆类、坚果的前提下,花生一天摄入量不超过上述量即可,而如果吃了其他种类的坚果或豆类,则要适量减少花生摄入量。

生食与熟食,花生在营养价值上有些许差别,经过高温加热,花生中某些营养成分会降低,而更神奇的是,不同烹饪方法,花生营养组分比例会出现不同的变化。
烤后的花生,B族维生素含量下降,而钙、硒等矿物质含量上升,而煎过的花生,微量元素含量降低, B族维生素的下降反而要少一些。因此,对于不同需求的人群,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更合适的烹饪花生来吃,更有利于营养成分的摄入。
为了减少油脂、盐的摄入,花生尽量别用油炸、盐焗等烹饪方式,选用更健康的吃法。

花生储存时,对温、湿度有一定要求,温度过低,特别是在未晒干的情况下,花生果实可能会被冻坏,口感变软、变差;温度过高,容易出油酸败;水分太多,表面容易发生发霉变质。
花生霉变后,表皮呈黄绿色,这是表面滋生了黄曲霉素。这种花生一定不能吃,因为黄曲霉素具有肝毒性,破坏肝脏细胞,引发肝坏死,甚至导致器官癌变。

当外界中空气水分大,花生可能会发芽,如果花生外皮未出现霉变,新芽饱满正常无异味,是没有毒的。发芽后的花生,其中的氨基酸含量还会有所增加,可以放心食用。
但如果花生芽表面存在霉变,即便经过高温蒸煮甚至是油炸,也难以完全将黄曲霉素清除,是一定不能吃的。

特殊人群,在吃花生后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要注意摄入量,甚至是不能碰花生。
有些人天生对花生过敏,过敏症状严重,会出现头颈部水肿,,血压下降,更有甚者因咽喉水肿被堵塞出现呼吸困难、休克。
花生过敏,在儿童群体间比较常见,且可能伴随终身。不过有研究发现,婴幼儿阶段,不超过六个月月龄时,喂食花生或花生提取物,能大幅度降低花生过敏的概率。

不管是哪种情况,在第一次吃花生及花生制品时,要留意一下,已知对花生过敏的群体,别碰花生,在购买食物时,还要留意配料表中是否含有花生。
儿童在五岁之前,吞咽功能还未发育完全,吃类似花生这种颗粒比较大或比较硬的食物,很容易噎着。因此,儿童吃花生,家长尽量提前碾碎,以防噎到。

花生中脂肪含量高,对于肥胖人群和高脂血症患者来说,吃多了是一种负担,每日食用花生的量别超标,如果缺乏某些营养成分,依靠花生可能不现实,不妨换用其他食物。
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肝胆功能异常的群体,也尽量少吃,否则容易引发腹泻。

高尿酸血症在急性发作期,尽量别吃花生,在缓解期可以适当补充花生。因为花生属于高嘌呤食物,吃太多会导致嘌呤超标,增加痛风发作的几率。
花生中膳食纤维比较丰富,胃肠消化功能弱的人群,一次性食用过多,有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建议一次性别吃太多。

包裹花生仁的红色外衣,如果没有特殊要求,最好也一起吃掉。有研究证实,花生红衣中含有儿茶素等有效成分,不仅促进骨骼造血干细胞的造血,还能增加血小板的计数,减轻失血、出血状态,对于出血性疾病也有一定辅助效果。

但是对于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或者体内存在血瘀,最好将红衣去除掉,再吃花生。
花生外壳也不是垃圾,洗净煮水后可以做代茶饮,其中的木犀草等成分,抗氧化作用强,经常喝这种代茶饮,可以减少对抗自由基对血管的损伤,对血压和血管有保护作用。

如果能接触花生整体的植株,对于它的根茎叶,也不是废物,这些组成中含有一定量的白藜芦醇,对心血管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另外,吃花生时不必执着于只吃花生,可以将花生与其他食材搭配,煮粥、炖汤或炒菜,这么做的好处是,不会出现吃花生停不下嘴的情况,还能多种食物搭配,确保营养均衡。

当前的研究的确发现,每天吃一定量的花生,有助于维持血脂与血糖的稳定。但前提是不能贪吃,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才能将花生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秋季大量上市的“长寿果”,每天小一把护血管》生命时报2025.10.19
2.《这种“长寿果”,心血管真的很爱!》科普中国202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