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形似雀舌的“雀舌草”别称“痔疮草”,好处实在太多的农田杂草

以前农户跟我说,他地里有种杂草叫“雀舌草”,不知用什么除草剂可以把它根除干净?清江鹤在农田里没有见过这种杂草,但又不好明

以前农户跟我说,他地里有种杂草叫“雀舌草”,不知用什么除草剂可以把它根除干净?清江鹤在农田里没有见过这种杂草,但又不好明地拒绝,于是就想到了杂草“双穗雀稗”,以为“雀舌草”就是跟“双穗雀稗”是相近似的“禾本科”杂草,恕不知,雀舌草是阔叶杂草而非禾本科杂草。

图片01~02):农田杂草~雀舌草

形形色色的“雀舌草”“葶苈子”,谁才是真正的主角:

“雀舌草”的名称始于《救荒野谱》典籍记载,尔后传承下来。其命名概源于其叶片的形态独特性——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20毫米,宽2-4毫米,顶端渐尖,形似雀鸟的舌头,故名“雀舌草”。

明代王磐在《野菜谱》中载:“雀舌草,叶似茶,采之采之溪之涯。途中饥渴不能进,遍寻烟火无人家”。

《野菜谱》中提到了“雀舌草”和“茶”2种不同植物。实际上是借“雀舌草”的外观形态来说“茶”的美好。

因为古人把这种外观如“雀舌草”的茶,称之为“雀舌”茶,是上等的嫩茶叶。

图片03~04):雀舌草的花期

“雀舌茶”是专门挑选的嫩茶叶而成的,这个“嫩茶叶”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太宽,就如鸟雀的“舌头”般大小,实乃好茶的天然精品。

宋代沈括在《尝茶》中说:谁把嫩香名雀舌,定知北客未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雀舌草别名“天蓬草”“痔疮草”“葶苈子”等,这些名称或源于其药用功效(如治疗痔疮),或与民间传说相关。

比如雀舌草“天蓬草”的别称。在《植物名实图考》中讲:天蓬草一曰凉帽草,生建昌河壖。铺地细茎如乱发,百余茎为族。茎端有叶三两片,如初生小柳叶。黑根粗如指,上人以洗肿毒。

就是说的“雀舌草”的外观植株形态,叶片大小如初生的小柳叶(雀舌大小),细茎较多呈簇状,铺地而生(匍匐生长)。

图片05~06):混生的雀舌草

说“雀舌草”是“痔疮草”,实则从“药理”角度而言的。说明“雀舌草”在疗疾“痔疮”方面,效果是非常不错的。《纲目拾遗》就记载“雀舌草”说:敷痔漏。

有些地方把“雀舌草”称为“葶苈”,不知是从什么角度来解释的。

清江鹤查了一下相关典籍,把杂草或者入药的植草称之为“葶苈”的有好多种。

比如《神农本草经》中载的“葶苈”,别名为“北葶苈子”,又叫甜葶苈子,辣辣菜。根据文中描述,这个“葶苈”与“荠”是相似物,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石竹科”“繁缕属”的植草,所以应该排除。

在《中药大辞典》中所载的“葶苈”是指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或者“独行菜”的植物。“播娘蒿”称之为“南葶苈子”,而“独行菜”称之为“北葶苈子”,在“大适”(大室)的别称。

图片07~08):雀舌草的地上植株

“雀舌草”“辣辣菜”“播娘蒿”“独行菜”“大适”都有“葶苈”的名称,我想大概是名字上的“重叠”,并非指代同一物。就如人,有同名同姓一样,但非指代特定的一个人。

此外,“田基黄”也有“雀舌草”别称,它是“藤花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所以,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雀舌草”,而是“撞杉”情况。

“雀舌草”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中央种籽目“石竹科”“繁缕亚科”“繁缕族”“繁缕亚族”繁缕属繁缕组“雀舌草亚组”二年生草本植物:

《中国植物志》第26卷中载雀舌草:为石竹科繁缕属二年生草本植物。

“雀舌草”田间植株高约15㎝-35厘米,全株无毛,须根细,茎丛生、稍铺散、上升且多分枝。

图片09~10):雀舌草的茎叶

“雀舌草”的叶片无柄,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20毫米,宽2-4毫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半抱茎(两片叶子相对而向,大小等同,如同雀舌),边缘软骨质呈微波状,基部具疏缘毛,两面微显粉绿色。

“雀舌草”的花序为聚伞花为,通常有3-5花,顶生或花单生于叶腋处;花梗细长5-20毫米,无毛,坐果时稍下弯。

萼片5枚,披针形,长2-4毫米,宽1毫米,顶端渐尖,边缘膜质。

花瓣5枚,白色,短于萼片或近等长,2深裂几达基部,裂片条形、钝头;雄蕊5-10枚(有时6-7枚),微短于花瓣;子房卵形,花柱3枚(有时为2枚),短线形。

“雀舌草”的果实为蒴果,卵圆形,与宿存萼等长或稍长,6齿裂,含多数种子;种子肾脏形,微扁,褐色,具皱纹状凸起。

图片11~12):杂草丛混生的雀舌草

“雀舌草”广泛分布于内蒙古、甘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北温带广布,南达印度、喜马拉雅地区、越南。

“雀舌草”生于田间、溪岸或潮湿地,海拔范围从低地到高山(如变种高山雀舌草生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

“雀舌草”的花期在5-6月,果期7-8月。

“雀舌草”全株药用,可强筋骨,治刀伤:

雀舌草全株入药,性味辛、平,具有祛风散寒、续筋接骨、活血止痛、解毒的功效。

图片13~14):蔬菜地块中的雀舌草

《中国植物志》中载“雀舌草”:全株药用,可强筋骨,治刀伤。

《药用植物图谱》中载“雀舌草”:全株药用,可强筋骨,治刀伤。功能主治:祛风散寒,续筋接骨,活血止痛,解毒。主治伤风感冒,风湿骨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骨折,蛇咬伤。

《民间常用中草药》中载“雀舌草”:全草或带根入药,味辛,性平。归肺,脾经。具有祛风散寒,续筋接骨,活血消肿,解毒止血功效。常用于伤风感冒,泄泻,痢疾,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骨折,痈疮肿毒,痔漏,毒蛇咬伤,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图片15~16):野生的雀舌草

《福建民间草药》中载“雀舌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

《四川常用中草药》中载“雀舌草”:清热,解毒,止血。治咳嗽,吐血,鼻血,疔疮等症状。

图片17~18):公园里的野生的雀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