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又上热搜了!
小米又“赢了”,这次不是新品发布会,也不是雷军直播带货,而是 雷军高调晒10月销量出炉 ——48654 辆的成绩直接把特斯拉甩在身后,YU7 单月卖了 33662 辆,冲进销量榜前十,雷军更是高调转发数据,配文 “中国品牌当自强”。
媒体齐呼“中国品牌扬眉吐气”。
可热闹背后,一股刺鼻的营销味儿怎么也散不去。
一边是节节攀升的销量数字,一边是悬而未决的安全疑云,小米这场 “胜利”,怎么看都透着股说不出的别扭。

咱们先掰扯掰扯这销量背后的事儿。乘联会数据显示,小米 10 月零售量 48654 辆,YU7 能卖爆,一半是新车上市的新鲜感,一半靠粉丝抢购的热情。要知道特斯拉 Model Y 早就是 “老将” 了,降价走量好几年,销量稳定在两万多辆,跟小米这种 “饥饿营销 + 粉丝冲锋” 的新势力比,本就不是一个赛道的较量。有网友吐槽:“就像刚出道的歌手靠新歌冲榜,赢了过气天王,还真当自己是乐坛一哥了?”
更让人膈应的是,就在销量喜报刷屏的前几天,成都天府五街刚发生一起小米 YU7 致命事故。有目击者说,车撞护栏后车门死活打不开,围观群众想帮忙都没辙,最后等消防车来用切割机破窗,驾驶员已经没了呼吸。这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可小米官方就跟没看见似的,连句 “正在调查” 的话都没主动说,反而转头就开始庆祝销量。

这不是小米第一次 “出事沉默,卖车狂欢” 了。今年 3 月安徽铜陵那起事故更让人揪心 —— 三个 20 出头的女大学生开着小米 SU7 去考试,撞上高速护栏后车瞬间起火,车门同样打不开,最后三人全没了。事后小米倒是发了声明,说 “不是自燃,是撞击太猛烈”,可大家追问 “车门为啥锁死”“AEB 为啥没反应”,小米又开始装聋作哑,只说 “没接触到事故车,没法分析”。

直到现在,铜陵事故的调查结果还没个准信,但网友扒出来的细节越来越让人后怕。涉事 SU7 是标准版,用的是双目纯视觉智驾方案,有效探测距离只有 200 米,比带激光雷达的车型短了一大截。事发时车辆开着 NOA 辅助驾驶,时速 116 公里,遇到施工改道的路障,系统只提醒了一句 “注意障碍” 就没下文了,AEB 紧急制动压根没触发 —— 后来小米才承认,他们的 AEB 只认车、人和二轮车,像锥桶、水马这些路障,系统根本 “看不见”。
更讽刺的是,雷军在发布会上总把 “安全是底线” 挂在嘴边,可实际行动却全是 “营销优先”。YU7 上市时,PPT 上满是 “加速比保时捷快”“智能座舱秒特斯拉”,却绝口不提智驾系统的短板;遇到事故,不是第一时间查技术缺陷,而是先甩锅 “驾驶员操作不当”,甚至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呼吁 “抵制黑公关”,把公众的安全质疑说成是 “水军抹黑”。
钱江晚报直接戳穿了这种套路:“企业不能把所有质疑都当黑公关,回避问题才是真的失责。” 确实,小米不是没能力改进 —— 今年 6 月,他们因为 L2 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识别不足,召回了 11 万多辆 SU7,说明技术缺陷是存在的。可为啥到了人命关天的事故上,就迟迟不肯给个明确说法?

现在网上吵得最凶的,就是小米的 “电子车门” 设计。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的教授说,SU7 用的是全电子门把手,一旦碰撞断电,外面根本打不开,只能靠车内的备用机械把手 —— 可要是乘客受伤动不了,这不就等于把人锁在起火的车里?铜陵事故里,过路司机想破窗救人都没办法,最后眼睁睁看着车烧起来;成都事故更离谱,消防车来了都得用切割机,耽误了最佳救援时间。
有车主晒出自己的经历,说有次开 SU7 遇到小追尾,车门电子锁就失灵了,最后是从后备箱爬出来的。底下评论区一片共鸣:“我也遇到过,吓得现在开车都不敢关后备箱应急开关。” 可小米对这些反馈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说 “是个别案例,不影响整体安全”。
更让人寒心的是对受害者家属的态度。铜陵事故中,有家属说小米工作组 “全程冷处理”,连个慰问电话都没有;成都事故的遇难者家属至今没收到小米的正式回应。反倒是雷军的微博天天更新 “销量捷报”“试驾 vlog”,粉丝群里还在狂欢 “小米打败特斯拉,为国争光”—— 好像那些逝去的生命,只是他们营销路上的小插曲。

其实大家不是见不得小米卖得好,而是没法接受 “用安全换销量” 的做法。新能源汽车行业确实需要创新,但再牛的技术,也得建立在 “不伤人” 的基础上。
蔚来、理想、比亚迪都在事故后主动公开数据、升级系统、召回改进,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而小米呢?销量上去了,口碑却崩了,雷军近 30 天掉粉 35 万,日均一万多,这就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现在小米还在计划明年冲击 100 万销量,可如果不解决安全隐患,不端正对事故的态度,再多的销量也只是空中楼阁。就像网友说的:“能把车卖出去是本事,能把安全守住才是良心。” 希望雷军能早点明白,汽车不是手机,出了问题可以 OTA 升级;人命也不是数据,一旦没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最后想问大家,如果你选车,会优先看销量,还是更在意安全记录?你觉得小米该怎么回应这些事故疑云?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