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2025小鹏科技日:不止于车,物理 AI 重构未来出行想象

2025年11 月 5 日,2025 小鹏科技日在广州落下帷幕,第二代 VLA 大模型、量产 Robotaxi、全新一代

2025年11 月 5 日,2025 小鹏科技日在广州落下帷幕,第二代 VLA 大模型、量产 Robotaxi、全新一代 IRON 人形机器人与飞行汽车 “四箭齐发”,不仅勾勒出 “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的新定位,更让 “物理 AI” 从概念落地为触手可及的出行方案。

物理 AI 的核心突破,藏在第二代 VLA 大模型里。过去行业主流的 VLA 架构,需经过 “视觉 - 语言 - 动作” 的转译环节,而小鹏直接砍掉 “语言转译”,实现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的端到端生成 —— 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却是对传统范式的颠覆。依托阿里云 3 万卡算力集群与 720 亿参数基座模型,第二代 VLA 能五天完成一次全链路迭代,更厉害的是,它无需人工标注,仅靠 1 亿段真实驾驶视频就能训练,覆盖人类司机 6.5 万年才能遇到的极限场景。

这种技术实力很快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体验。即将推出的 “小路 NGP” 功能,让复杂小路的平均接管里程提升 13 倍;行业首发的 “无导航自动辅助驾驶”,不依赖导航就能全球开启,轻转方向盘就能协同变道。更令人惊喜的是 “智能涌现”:未经过专门训练,模型竟能识别交警手势、预判红绿灯通行,这正是物理 AI 自我进化能力的生动体现。

如果说 VLA 是 “大脑”,那 Robotaxi、机器人与飞行汽车就是物理 AI 的 “四肢”。2026 年将量产的小鹏 Robotaxi,搭载 4 颗图灵 AI 芯片,3000TOPS 算力达到全球量产车端最高水准,更摒弃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凭纯视觉方案就能适配全球路况。最贴心的是 “双轨模式”:既推出全共享的 Robotaxi,也提供私享的 “Robo” 智驾版本,满足不同用户需求。高德作为首个全球生态伙伴的加入,更让 Robotaxi 的落地多了一层保障。

全新一代 IRON 人形机器人则把 “拟人” 做到了极致。82 个自由度、仿人脊椎、仿生肌肉,甚至能走出 “猫步”;22 个自由度的灵巧手,靠行业最小谐波关节实现 1:1 人手尺寸。3 颗图灵 AI 芯片提供的 2250TOPS 算力,搭配 “VLT+VLA+VLM” 大小脑组合,让它能对话、会行走,未来还将入驻宝钢参与工业巡检。这种 “软件驱动硬件” 的思路,正是小鹏跨领域技术复用的优势所在。

飞行汽车的进展同样超出预期。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 “A868” 瞄准多人商务出行,500 公里航程、360 公里 / 小时航速,搭配 6 人座舱,补上低空出行的 “多人高效” 短板;而 “陆地航母” 个人飞行器已累计订单超 7000 台,首座量产工厂试产下线,30 分钟就能造出一台,2026 年规模化交付近在眼前。

从汽车到机器人再到飞行汽车,小鹏的布局看似跨界,实则都围绕 “物理 AI” 这一核心。当大众成为第二代 VLA 首发客户、宝钢加入机器人生态,当技术开源与生态共建成为关键词,我们能清晰感受到:小鹏要做的,不止是一家车企,而是重构物理世界出行规则的探索者。11 月 6 日的 X9 鲲鹏超级增程技术发布会即将到来,或许又将为这场物理 AI 革命,添上关键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