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舆论风暴中,小米新增22家汽车门店,雷军放出大信号

有人说,小米汽车这几个月过得“不太平”。无论是早期用户反馈的品控问题、还是部分车主质疑售后响应慢,甚至“主驾下的神秘零件

有人说,小米汽车这几个月过得“不太平”。无论是早期用户反馈的品控问题、还是部分车主质疑售后响应慢,甚至“主驾下的神秘零件事件”——几乎每一条负面新闻,都曾短时间登上热搜。但令人意外的是,小米没有像一些品牌那样选择“沉默应对”或“危机公关”,而是直接启动了一轮大规模渠道扩张。

这其实反映出,小米对汽车业务的信心并未动摇。在汽车产业里,一个品牌要想真正扎根,渠道密度与服务触点是决定用户信任的关键。门店不仅是卖车的地方,更是品牌与用户的“信任接口”。

雷军团队显然深谙这一点。自SU7上市以来,小米就在加速复制“手机生态”的成功路径——以门店为核心,铺设密集网络,实现销售与服务一体化,让消费者“随手可达”。

一边修品控,一边修生态

小米汽车的扩张节奏并非盲目。如果仔细分析这次新开的22家门店,会发现一个规律——新门店多位于二线核心城市的高人流商圈或成熟汽车城。比如深圳竹子林、济南龙湖西城天街、沈阳皇姑万象汇……这些选址不仅能保证曝光量,更能直接触达中高消费群体。

与此同时,小米还在悄悄完善售后体系。235家服务网点的建立,意味着从交付到维修的每个环节,用户都能在本地城市完成闭环体验。过去新能源车主最担心的“售后难题”,小米正在用体系化手段逐步补齐。

换句话说,小米的逻辑是:先把触角伸出去,再在服务上扎稳根。

⚙️ 无视噪音,专注长期

在社交媒体上,小米汽车仍处于“高热舆论场”。一方面,有用户质疑小米是否能真正做好汽车这门复杂的生意;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车主在真实使用后表示“这车确实香”。这种两极分化,其实正说明小米正在经历一个新品牌必须要走的阶段——从关注到争议,从争议到信任。

在雷军看来,小米造车从第一天起,就不是“玩票”行为。他多次公开强调,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最后一次创业”,是押上公司未来十年的战略项目。如今,小米汽车选择在负面舆论中继续加速开店,其实是一种姿态——用脚步堵住质疑。毕竟,开店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真金白银在投入。

渠道布局背后的更大野心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小米正在为2025年的新车型上市周期铺路。根据业内消息,小米第二款车型已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将主打更亲民的价格区间。而渠道提前铺好,意味着一旦新车发布,销售和服务网络就能“即刻开火”。

这种打法,与小米手机当年的模式如出一辙——先用旗舰产品打开品牌声量,再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快速下沉市场。只不过,这次不是在卖手机,而是在重新定义一台车的商业模式。

写在最后:负面不会消失,但成长会更快

一个品牌能不能扛起市场考验,关键看它如何面对问题。小米没有选择避风港,而是选择逆势扩张。在别的车企还在权衡成本与风险时,小米已经在全国又添几十家店。

有人说这叫“冒进”,但也有人说,这正是“创业者的精神”。

在新能源赛道这个没有“温室”的战场上,谁都得在风里奔跑。小米汽车或许还不完美,但它正在变得更完整。

评论列表

观心
观心 2
2025-11-02 03:02
门店数量代表不了售后服务好!
千年等一回
千年等一回 2
2025-11-02 00:17
快了!快了!可能第二根皮带又来了。
曹合
曹合 1
2025-11-03 10:13
难道是二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好面子好骗吗?
用户10xxx60
用户10xxx60 1
2025-11-03 07:03
没有核心技术,光知道吹牛逼,这样的企业离死不远了。